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蔓延,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也受到巨大 的压力。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2008年下半年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食用油价格经历了一个疯狂的“过山车”升得快,跌的也快。而形成这种变 化的主要原因似乎都是油脂原材料价格变化。而这些油脂原料价格降低的主要原因也大都是“受天气原因影响“,以大豆为例,全球大豆三大生产国——美国、巴西 和阿根廷的大豆总产量大幅减产,由于出口大幅下滑,国际市场大豆价格迅速上扬”,几乎相似的理由,美国等国发生了金融危机,造成消费减少,国际市场油脂价 格又迅速下滑。这个理由从分说明:国内的主要油脂原料价格始终是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泱泱大国的食用油价格只能随市场变化而动,没有多大的抗衡能 力。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为什么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是哪些失误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二、引狼入室,却没有防狼准备是第一步失误。
首先当 我国开始引进国际资本和国际食用油加工企业时,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几乎都是“婴儿”,而且全部都在各自为战,其目标主要是满足“本地区的人民生活需要”, 仅有很少富余的食用油进入市场。小农思想和淡漠的市场意识给国际资本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肥沃”的膨胀环境。这些外资企业迅速在国内沿海开放地 区和国内重要的地区排兵布阵,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聪明的外资企业,悄悄地占据了,不被重视的油脂加工行业,而且其布局也很巧妙。这些企业首先在沿海地 区建厂,非常方便进口原料。这一形式明显是为了满足进口加工,在国内销售的目的。这样布局之后,又及时选择在内地中心城市建厂。通过这一战略,外资企业已 经覆盖了国内主要地区,完成了布局。
其次国家积极扶持的政策,为外资油脂企业的腾飞提供了政策保障。众所周知在2001年以 前,油料作物的进口是需要许可证的,油脂的进口也在2006年取消进口许可证。而此之前的外资油脂加工企业都拥有大量的许可证,这一政策使原本就利润极低 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处在了又一个不同的平台。这也为外资油脂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再看国内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但是都是区域性加工企业。而且加工的食 用油也是以初级产品为主,散装油为点缀,几乎没有市场推广的概念。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的粮食企业对食用油加工企业是不屑一顾的,因为对这些企业来讲,手握 国家大宗粮食及经济农作物的进出口业务,就已经赚的疲劳了,那还有时间眷顾小小的油脂加工行业。
而在种植业,对油脂原料的生产也仅仅是停留在原有品种的保持上。这一切对于外资油脂加工企业来讲,都是那么无力和无谓。根本不能影响这些外资企业的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所有东西都缺,因此食用油更是稀缺资源,国家鼓励外资油脂加工企业建设,为有效解决国内食用油的供给问题做出 了无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是从各方面看,没有人在当时就能预料到油脂加工企业能够影响到民生。也就是说油 脂加工行业还没有准备,狼就来了,当这些企业开始有警觉时,狼已经遍布各主要地区,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犹如一个被欺负的小孩,力求获得家长的支持一样,又试 图努力寻求政府的保护,力求靠政府保护来求得油脂加工企业的生存。
三、各自为战,国内油脂加工企业面临“鸡肋”问题
由于先天性因素,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大都建在以地区级为单位的范围内,这些企业基本上是依靠本地生产的油脂原料为生。而建设之初大都是为了满足本地区人 的消费需求问题,因此生产规模都不是很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而当地生产的原料基本上都是由传统种植业产生的,含油率很低、原料分散,这些都给企业收购 增加了很大成本。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还存在着分布广泛、相互竞争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跨地区销 售的食用油不多,油脂加工企业也是在为满足自给自足的主导思想下建设的。在人口密集区的县级区域内就有好几家油脂加工企业,更别说地区级区域了。由于各自 政府都想把自己管辖区的企业做好、做大,这样就出现了省级政府、地区及政府、县级政府甚至镇级政府都有做好、做大油脂的规划。这样的规划造就了同步增长的 油脂加工企业,也造就了同步增长的油脂原料市场缺口。当这种各自发展的现象到了一定时期,自然就产生了加工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使本地油料作物供应严重不 足,外购原料成为必然。然而油脂加工企业是一个利润极低的行业,原料采购资金需求量又很大,特别是外购原料,需要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而资金支持又是一个难 以逾越的障碍。油脂加工企业经营风险很大,市场稍有变化,企业就有感受。这些企业是“银行不敢贷款,政府又支持不起,自己又走不动”。这艰难的选择使许多 油脂加工企业就成了当地的“包袱”,“扶不起又甩不掉”。
四、原料进口暂时缓解企业压力,多头采购授人以柄
进口原料由于是海运,规模大,费用低,原料品种又好,自然就有竞争力。外资油脂加工企业大都建在沿海地区和离海港不远、交通运输方便的内地。因此在原料运输和原料保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同样由于先天性因素,国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大都建在以地区级为单位的范围内,基本上是依靠本地生产的油脂原料为生。因此生产规模都不是很大,缺乏市场竞争 力。而当地生产的原料基本上都是由传统种植业产生的,含油率很低、原料分散,这些都给企业收购增加了很大成本。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在相同市场中,国 内食用油的成本无法与进口企业相比。因此单从原料这方面来讲,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根本没有与外资油脂加工企业竞争的实力。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取消了包括食用油 在内的许可证制度,我国油脂加工企业也可以直接进口原料。而且问过还是原料进口大国,遗憾的是,国内油脂加工企业根本没有进口原料的主导权。这一方面是由 于油脂加工企业地区性分布,各油脂企业都需要原料,满足本地区的需求,再兼顾销往其他地区。因此各企业自我采购的积极性很高,试图打压临近地区同行的积极 性也很高。如此这般,给国外卖家可是提供了良好的丰富客源,而这个客源大都来自中国。这种多头采购的行为,直接给国际卖家提供控制中国原料价格的机会。国 内地区性油脂加工企业,往往都肩负着当地植物油料深加工的责任。这种责任也使得这些企业不敢放手加工进口原料。
经过十几年的发 展,目前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集中,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局面,因此在原料进口采购中缺乏集体的力量,给国外供应商待价而沽以可趁 之机。有报道称:外商利用低位进口成本,在大连国产豆类期货进行套保避险,大豆、豆粕、豆油都成为其兑现利润的场所。而各自为战的进口结果是过度依赖大豆 进口,使得我国没有在大豆期货市场上的话语权。同样的结果也在菜籽进口中存在。
五、差距
表面 看;通过直接进口原料进行加工,使国内油脂企业同外资油脂企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且这也是目前国内很多人的认识。实际上国内油脂行业和外资油脂加工企 业根本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首先是生产设备的差距。看一下外资企业的设备,全是进口的。而国内企业几乎都是混装的:即一般性设备用国内产的,重要设备用 进口的。这样的设备,生产成本,各种指标消耗都比进口设备高。也许有人会说我“崇洋媚外”,但是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其次是技术上的差距。这里说的技 术,不是加工过程的技术,也不是操作技术,而是产品开发的差距。外资油脂加工企业在产品的储备上显然要远胜于国内企业,虽然食用油是一个传统行业,但是对 食用油的研究并没有停止。因此外资企业会在一定的时候,推出一个新的产品。第三是观念上的差距。外资油脂加工企业开始把产品推向市场是通过市场手段,而国 内企业则是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涉入市场,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计划经济。现在国内企业也开始采取市场手段了,这个差距已经不大。
目前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国内粮食企业,也开始在沿海地区建设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试图抗衡外资油脂企业。似乎二者处在了同一等级上,但是这些都是初级水平 的竞争,而且中粮集团以进口油脂原料为主体的油脂加工模式,只是暂时解决了国内油脂的供应问题,没有解决进口油脂原料对国内种植业的冲击,而这种仅限于战 术对抗层面的竞争行为模式ong还会加剧国内油料作物种植难度,伤及国内农业。
六、有效保护国内农业经济类作物,刻不容缓
前面说道:国内地区性油脂加工企业,往往都肩负着当地植物油料深加工的责任。而这一责任也为拉动当地种植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当地经济发展,繁荣 社会、改善民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主要大宗油料作物在品质上与进口油料作物的含油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这个差距来自于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国外目前普遍种植的是转基因菜籽和转基因大豆,这种转基因农作物,含油率比国内相同作物高3%左右。当然这也主要限于大豆和菜籽 这两个方面。而大豆的主要产区在东北地区,菜籽的主要产区则分布面较广,涉及面也大。其中大豆受到的冲击是最严重的。这些冲击直接威胁到国内许多地区的农 业生产,严重影响到国内“民生”,给社会安定带来了隐患。因此有效保护国内农业经济类作物,也是为了保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护民生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在全球23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中,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大豆。美国、巴西、阿根廷是转基因大豆主要生产国,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率 91.9%,阿根廷90.4%,巴西70.3%,它们产量占全球转基因产量82%,占全球出口量的90%,而进口国中国排在第一位。
大豆起源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后优势逐渐消失,目前已经演变到伤害农业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地步,保护国内 油料作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国家把农业问题作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也充分说明国家 对农业的关心,对民生的重视。
七、对油料作物保护的探讨
保护有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分政府支持和产 业保护两个方面。政府方面的支持应该有多种形式,在这里只探讨与油料作物有关的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应该主要在建立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机制上下功夫。这首 先是建立健全对农业的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使农业自生产初期,就在政府的大量补贴支付等方面得到支持,而政府的财政投入则主要是通过财政预 算来实施。同时要制定多种农业持续发展计划。如"稳定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教育、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加快推广新农业技术"等等。确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 入,从而进行资本积累。其次是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保护性利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优选,我国已经形成了优秀的农业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 泛,也有特殊优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来开发这些优势资源。
第三是积极支持和不断完善农业商品化所必需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信息服务建设。这样非常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也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第四是积极扶持农村走综合性农业合作发展的道路,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有效降低劳动成本。综合性农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通过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共同 交流、共同购销、共同消费等方式,能够极大地改变小农户孤立无援的状况。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合理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格,可以通过集体签约、批量采购、 信息交换、抵押贷款、等方式形成集体性的公共资产,使农民的收入和资产得到有效积累,由此而得到了组织保障。这样以来,油脂企业在原料收购是的成本也大大 降低。
关于保护价收购的问题,我认为不宜多用,首先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有时保护价根本就没有市场价有吸 引力。而且这种保护行为即容易引起争议,又是事后“作为”,属于被动保护。另一方面保护价过高,又会引起其他农副产品联动涨价,对市场稳定起到副作用。因 此对农业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加大对土地的持续性投入,增加土地的保护性耕种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效率、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使农产品更具 竞争力的方向上。这种先期保护的做法也是一些先进国家采用的。
在产业方面的保护,主要是油脂企业的自我保护。首先是成立行业 协会,由行业协会组织协调、组织、指导、推广新技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技术交流,相互促进企业发展,努力开拓新市场,研发新产品。其次加大科研投入,有效 延长产业链,开发处各具特色的产品,增加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虽然国内的油料作物,在某些方面与进口作物没有优势,也应该看到国内作物也有自己的特点,以 大豆为例:国产大豆的营养成分相比转基因大豆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大豆异黄酮使用价值的发现,把我国大豆的深加工推向历史新阶段。大豆异黄酮以其防治中老年 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综合症以及治疗生殖系统癌的独特效果,被世界列入十大最佳投资项目之一。而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异黄酮含量高达2‰至4‰,远远高于进口转 基因大豆,这些优势给保护国内相关农业提供了支持。也就是说有效延长相关农作物的加工产业链,深化加工技术,是可以起到保护国内农业的目的。第三是各地油 脂加工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各地的特有资源,发展特色食用油,以回避大宗油脂加工企业的冲击。这也是小规模油脂加工企业应对当前油脂市场危机的一种方式,就是 通过地缘优势和特有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市场细分和差异化市场争夺,以求的企业的有效发展。油脂加工企业虽然受市场影响最大,但是这些企业应该积极行动,努 力在产品的科研开发上下功夫,尽最大力量有效延提高产品附加值,挖掘原料加工的深度,形成各自特色油脂及相关产业,形成特色油脂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市场 竞争力。这也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小企业摒弃简单初级产品加工模式,向更高层次的深、精加工模式转移的一个机会。
政府对产业的支持,首先是在科研技术的支持,通过优惠、扶持等方式,帮助企业进行有关油脂原料的科研开发和应用。其次是积极向油脂科研单位提供先进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保证企业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动态,为企业科研提供最新信息。
由于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对当地农业产业的深加工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内油脂企业应该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同时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应该充分抓住目前世 界经济危机的时机,苦练内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特色上很下功夫,采取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牢牢握住广大的农村市场,之后再以具有特色的产品进 军城市。这样即发展了企业,又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应该及时反省自己发展的失误,主动在市场中奋斗,在得到市场锤炼的同时积极发现市场机会,早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油脂加工结构并存,有长期发展战略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