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认为此次猪流感造成的影响是短期的,主要是因为世界医学水平和卫生体系的发展减少了大规模的瘟疫性疾病流行的可能性。以SARS为例, 从2月中国政府通报WHO开始计算,至6月24日WHO将中国大陆从疫区中除名,SARS持续时间为4个月。如果处理得更好的话,那么SARS持续的时间将小于4个月。
对比猪流感和SARS,我们认为猪流感的持续时间将小于SARS。目前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已经实行了严格的病情监控措施,而且猪流感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相对于SARS的影响更小。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共卫生局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主任贾当博士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即使猪流感疫情在安大略省爆发,也不会像2003年的SARS那样严重。
综上,我们认为这次猪流感的影响是短期的,无论是持续时间或者影响程度都小于2003年SARS。基于对猪流感流行的时间与力度小于等于SARS的假设,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
1.长期来看猪流感不会影响人均肉类消费
在2004年中国禽流感爆发时,肉类消费大幅减少(捕杀家禽导致肉类消费被动减少)。在2003年非典时期全年的肉类消费并没有减少,且没有出现捕杀牲畜以及家禽现象。此次猪流感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更类似于2003年的非典,而不是禽流感以及疯牛病——首先没有出现捕杀牲畜现象,其次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流感传播。因此,即使心理恐惧导致短期猪肉消费减少,由于这一部分消费会转向禽肉以及牛肉,因此整体肉类消费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进入2005年之后,美国肉类消费量比较平稳,只是消费品种会相互转换,猪肉、牛肉以及鸡肉之间的转换最为常见,这三种肉品的消费占美国肉类消费的99%。因此我们认为此次猪流感不会对肉类整体消费造成影响。
2.短期内对美国2008/2009年度大豆供需影响甚小
猪流感不会影响整体的肉类消费,因此长期饲料需求不会受太大影响,但是美国短期的猪肉出口却会受到拖累。最坏的情况是美国猪肉出口减少,导致冻肉库存增加,从而影响补栏以及存栏量。预期存栏量的减少与减少的出口量相匹配,而其也将导致后期生猪豆粕需求的下降。
目前已经停止从美国进口猪肉的国家有:中国、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菲律宾、泰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而最大的进口国日本并没有禁止美国猪肉的进口,其农林水产省说不会要求限制猪肉的进口,其原因在于病毒不依靠猪肉作为传播途径,一经煮熟,病毒就会被杀死。
现在以主要进口国以及病发国(墨西哥、加拿大、中国、韩国以及俄罗斯)为研究对象,预计在未来疫病期间(时间最长类似于SARS的4个月)进口国将不从美国进口猪肉。相关的5个国家每月要从美国进口1.77亿磅猪肉,按照进口禁令持续时间为1个月、2个月、3个月以及4个月四个类别分析。
美国猪肉出口减少量
根据豆粕市场年度在生猪对豆粕的消耗量以及大豆的出粕率,我们核算得到每磅猪肉消耗大豆在0.0168蒲式耳。根据猪肉消耗大豆的平均值,我们得到对应的1—4个月大豆饲料需求减少量为:
大豆饲料需求减少量
最终大豆的库存消费比将出现调整:疫情持继时间延长一个月,大豆库存消费比增加0.1%(详细状况见下表)。
美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注:(1)表示禁止进口1个月
我们根据大豆期货价格指数与库存消费比的关系回归得到四个大豆库存消费比对应的期货价格指数预测值为1088—1148美分/蒲式耳。
按照90%的置信区间,大豆期货指数对应的价格区间为864—1370美分/蒲式耳。
从目前疫病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墨西哥和美国外,其国家没有出现大面积感染和死亡病例,因此疫情持续时间在2—3个月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对应大豆库存消费比在5.7%—5.8%,较4月预估的5.4%变动不大,因此我们认为此次猪流感对大豆供需影响甚小,因此大豆价格也将维持在猪流感爆发之前的水平。
结论
首先,从历史角度分析,动物流感在80年代后期并没有造成人均肉类消费减少,即使考虑到美国猪肉出口途径堵塞,2008/2009年度大豆的供需偏紧形势也不会被缓解。因此美国大豆价格将回归至猪流感爆发前的水平。另外,此次猪流感并没有促成油粕套利的机会。虽然在猪流感事件中,猪肉的消费量会减少;但是考察历史禽流感和SARS时的情况,可发现人均肉类消费并没有明显下降,即猪肉消费的减少意味着禽肉以及牛肉的消费的增加。因此肉类消费总量没有出现下降,仅仅是转移,对饲料消费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