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17日(上周五)出现了下跌,这也是芝加哥大豆今年最完美的一周。在玉米等其他农产品(000061行情,爱股)持续下跌时,大豆跃上了1000美分的大关,走出了年内最高价。
CFTC发布的报告称,商品基金和指数基金过去的一周都在增持大豆多单。推动大豆牛市的关键是:市场认为,中国会进口更多的大豆,可能还会让CBOT大豆继续上涨一美元。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中国2月进口大豆326万吨,3月进口大豆386万吨。而去年同期,中国进口大豆的数量分别是202万吨和232万吨,同比分别上涨了61.4%和66.4%。
进口的大量增加,并非由于受到中国国内需求增加的拉动。在遥远的中国东北大豆产区,大豆价格正在持续走低。将黑龙江和芝加哥连接在一起的,是中国政府的大豆收储计划。2008年10月20日,中国发改委宣布,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后来市场得到的信息是,其中包括400万吨国产大豆和200万吨进口大豆。
不过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上,这项计划最大的获益者,不是东北农民,而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的农民。由于国储收购价格偏高,大量的油厂转向使用更多的进口大豆。而东北农民尴尬地发现,手里的大豆除了中储粮之外,几乎无人可卖。
东北和芝加哥的反向操作
“现在河北、山东的一些油厂,都不再用国产大豆了,而是转为使用进口大豆。所以他们今年没有到黑龙江收购。”黑龙江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说。
4月20日,在中国的大部分港口,进口大豆的分销价保持在3550元/吨左右,比起国储的收购价格,低了150元/吨。
对于大豆加工企业来说,其中利弊一目了然。黑龙江最大的国产大豆压榨企业——九三油脂总经理田仁礼曾经测算,由于国产大豆收购的费用、仓储、远程运输等各方面限制,平均测算,只有国产大豆比进口大豆低400元/吨时,使用国产大豆榨油才有利可图。
在国储计划的拉动下,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居高不下,4月20日,在黑龙江大部分地方,大豆收购市场价格都在3300元/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东北大豆加工企业以此价格入市收购,其成本仍然将会远远高于沿海使用进口大豆的企业。
巨大的价差甚至令黑龙江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进口大豆。
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在此前的两个月中,成为世界惟一大豆进口仍然增加的国家。
美国农业部预测,2009年,中国将进口3600万吨大豆。“我觉得最终进口4000万吨都有可能。”中纺粮油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徐建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