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进口大豆集中至下旬到港,上中旬国内豆粕市场压力普遍不大
对于近月到港的进口大豆数量,前期各机构的预估范围普遍较高,达到380万吨-410万吨之多,但目前有消息称,受到需求持续疲软的影响,部分油厂相继推迟大豆到港船期,再加上部分进口大豆船货通关速度的减慢,造成3月上中旬国内沿海地区多数油厂并无太大的到货压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截至3月中旬大部分油厂的豆粕库存数量较为有限;目前多数厂家称大豆到港将集中在3月下旬,部分可能继续顺延至4月份,大致估算,3月份的实际到港量很可能会在350万吨上下。JCI从市场获悉,至3月中旬多数油厂的豆粕大部售出,前期合同也基本进入执行尾声阶段,因此均没有突出的库存压力。
而终端饲养企业在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波动的行情中皆有所备货,整体来看,南方地区饲养企业的库存周期较长,一般在15-20天左右,而北方市场饲养企业的豆粕库存成本相对偏高,个别可能接近3000元/吨。进入下周部分工厂可能会继续预售4月份合同;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对4月份行情看多者仍占据多数,因此一旦终端继续退市观望,很有可能会重复今年年初的行情,因此终端饲养企业还是应谨慎补库,维持相对合理库存水平。
※国内豆油行情偏弱,沿海油厂压榨利润好转源于豆粕行情“贡献”
近一阶段CBOT大豆期价的上扬为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的走高提供了支撑,沿海地区油厂库存压力不大、在终端陆续有备货的情况下,采取主动提价行为,截至本周三(3月18日)沿海地区工厂43%蛋白豆粕报价,较3月初的集中涨幅达到150元/吨-280元/吨(南方涨幅较高,北方偏低);另一方面随着东北地区油厂开机率的降低,华北地区豆粕开始流向东北地区,缓解了华北地区的豆粕压力,这也是华北地区豆粕价格上扬幅度相对较大的原因。而较之于豆粕现货的相对强势,豆油现货则表现较为疲软,由此可见现阶段国内油厂的大豆压榨理论理论还是主要靠豆粕来“贡献”;而短期内压榨利润继续稳中波动为主,不乏继续上扬可能。
※CBOT豆价是否拓展上升空间关键看美元,美豆春季播种形势可能偏空
周二(3月17日),CBOT 大豆期价延续前日的涨势小幅走高,盘中期价走势较为振荡,期价受到大宗商品原油价格走高的提振,同时美元指数收低也给了期价支撑;然而南美新豆将上市的季节性供应影响令美豆上升力度有所削弱(本周三,CBOT大豆市场收盘互有涨跌,整体呈现近强远弱格局。阿根廷国内局势不稳定,美元走强,提振了近期合约)。目前市场较为关注美元指数的走势,预计美元指数可能会步入贬值通道,关键看欧元兑美元的1.30-1.31的阻力区间,一旦突破可能会继续推动国际商品价格走高(3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次投入巨额资金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提升了投资者的情绪,美国股市周三跳涨,当日纽约汇市美元对主要货币比价下挫);而阿根廷局势的继续动荡则也将会继续放大国际买家对于美国大豆的采购需求,因此CBOT大豆期价后期可能仍有上升空间。不过随着美国大豆春播季节的临近,美豆播种面积逐渐受到关注;据美国农户合作机构CHS集团本周二在行业会议上表示,今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可能略低于上年,因为种植成本高企以及玉米价格暴跌将会制约农户的种植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