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国内豆粕价格仍有回落可能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12-17
     近期以来,受到美元贬值及原油振荡走势影响,CBOT大豆期价呈现盘整行情,国内豆粕现货也呈现出一定的跟盘波动。

     由于区域性供应存在差异性,截至本周二(12月16日),国内沿海地区豆粕现货价格呈现涨跌互现行情,幅度相对有限,其中华东地区一些大豆压榨工厂豆粕报价上调20元/吨,在同样货源偏紧的华南地区,尽管当地工厂以预售12月下旬合同为主,但预售价格则跟盘小幅走低,而大多数地区则是保持相对平稳观望行情。

     这些也显示出国内市场对于后期豆粕现货走势缺乏信心,并且在后期进口大豆和印度豆粕低成本的冲击下,长期看仍有可能会出现回落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国内油厂开机状况各异,豆粕现货供应呈区域性、差异性分布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的区域性分布的差异性依然较大,部分地区受到豆源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大豆压榨工厂开机率偏低,货源供应紧张,而饲料企业受到对后期走势看空心态的左右,整体备货积极性也较为有限。

     目前国内南北地区,均有油厂因原料不足而处于停机状态之中,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则最为集中,当地豆粕现货供应的阶段性偏紧现象也最为突出。东北地区油厂受到国家收储政策的影响,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黑龙江省内多数油厂更是停收停产,维持收购的压价现象也较为严重;华北地区除北京地区工厂停机外,其余均在正常开机之中;山东目前大部分油厂都处于开机之中;华东江苏地区大厂计划于12月20日恢复开工,维持生产的开机量明显不足;华南地区,广东两家大型工厂处于停产中,其他正常开机,福建地区除厦门工厂停产中,其余开机正常;广西地区两家外资工厂开机中,一家内资油厂停产中。

     其二,远期进口大豆、豆粕成本明显偏低,终端现货备货仍以中短期采购为主

     由于受到远期预期到港的低成本进口大豆的压力,国内终端市场对于后期豆粕看空的心态较为普遍,因而建立较长时间库存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饲料企业豆粕的一般库存基本维持在7-10天左右,部分工厂近期扩充到10-15天。

     根据远期进口大豆完税成本估算,明年1月船期的美豆进口成本约为3100元/吨,南美大豆预期成本更低,按照阿根廷进口豆油价格来推算,豆粕加工成本低于2600元/吨。另外进入12月份之后,低成本印度豆粕陆续到货,也在逐步影响国内沿海豆粕市场;据悉目前到港的46%蛋白印度豆粕,成本价格低于2600元/吨,市场销售价格集中在2750元/吨-2850元/吨,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而受到养殖需求恢复缓慢的影响,饲养企业对于豆粕的采购需求不如往年,市场普遍认为,今年节前效应对于豆粕需求的拉动将会明显弱于往年正常水平。

     其三,2008年美豆蛋白含量创新低,国内油厂加工高蛋白豆粕积极性受限

     来自市场的消息称,近几年国内到货的进口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对不高,而2008年的美国大豆平均蛋白含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最低,平均蛋白含量只有34%,是自1986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蛋白含量偏低的大豆,不能或者很难生产出高蛋白豆粕,再加上低蛋白大豆加工高蛋白豆粕的加工成本普遍要高出正常水平150元/吨-200元/吨,这也是导致国内一些油厂高蛋白货源无货或者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去皮工艺中,豆皮产出量较大,也增加了工厂的储存难度,因此目前普通蛋白豆粕的产出比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饲料厂的需求也被迫从高蛋白豆粕部分转移至低蛋白豆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