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除近来社会中沸沸扬扬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尚未改革到位,全国的主要商品价格基本上都由市场决定。包括发改委仍未解除价格干预措施的电煤,全国重要商品(除成品油)价格重又恢复其正常的市场信号功能。
今年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范围、干预形式和具体办法。当时中国CPI连续几个月高位行走,2月份更是高涨到8.7%,同时国际大宗商品石油、粮食价格上涨,中国的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然而国家干预价格也有很多弊端。国家干预价格首先扭曲了价格的市场信号作用,使市场不能根据准确的信号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市场不能根据最符合当时实际情况供求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而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最大优点正是在于这种资源配置机制。
当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也并非绝对不能运用干预价格的手段。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短时期内进行干预,即使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也并非完全没有先例。可是我国年初实行的价格干预,虽说是“不得已”,大概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习惯,各级政府运用起来十分娴熟,实行时间也嫌过长。原本价格干预措施到今年6、7月份即可停止。那时国际上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急跌,加上曾一路领跑的国内肉价也下行,食品类商品临时价格干预已无必要。事实上,价格干预措施也不再发挥作用,就像电煤价格干预措施虽到现在还未废除,但目前北方各大煤港积压严重,煤炭跌幅创近几年新高。
到现在停止价格干预措施是非如此不可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停止食品类商品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里还要求“要求做好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相关工作,继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商品保障市场供应、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预案,努力保持重要地区、敏感时段的重要商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市场平稳。”这大概是每个文件中都不得不说到的话,老实说,这些工作是各地物价部门的常规工作,而不是停止价格干预之后的临时性特别需要关照的工作。
从国际国内周期走势看,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随着金融部门继续去杠杆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随着国际商品价格回落,进口价格涨幅高位减缓,有助于减轻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随着国际金融海啸逐渐蔓延,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萎缩,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贸出口,而中国国内市场迟迟不起,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中的先行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企业景气指数等均呈现下行。通货膨胀预期也出现回落。2008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未来价格预期指数比2008年第二季度回落了9.9个百分点,为33.9%,是近两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通缩的预期已隐隐升起。
鉴于此,价格干预政策已是不合时宜,非停止不可了。事实上,根据经济学理论,出现短缺以及由此而生的黑市是价格管制的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在我们的感觉里,过去近一年以来的价格干预似乎并未造成明显的短缺乃至黑市,甚至价格干预本身在老百姓那里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恰恰说明,这一轮的价格干预至少在普通消费品市场里并未起过什么真正作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毕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完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