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7日起,一直风平浪静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然异动:12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封于跌停板上,3日和4日盘中也一度触及跌停。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民币瞬间成为包括商品市场在内的各方关注焦点。
滞跌现象凸显
若人民币短期有继续贬值可能,那么对国内商品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可从今年上半年铜价走势中找到答案。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10%,且当时对下半年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不过,在上半年伦铜两度创历史新高并逼近9000美元情况下,沪铜跟涨意愿明显不强。现在情况出现逆转,商品熊市愈演愈烈,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国内商品将现滞跌。不过这仅只限于那些进口依存度大的商品,如铜和大豆等;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品种则不会受此影响;其他需要大量进口的原材料,如原油、铁矿石等,尽管没有直接内外盘期货价格相参考,但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结果将与铜价走势类似:即国内采购的原材料价格偏高,进而直接传导至下游产成品,最终拉高通胀水平,若CPI再次高企,前期宏观调控成果就将付之东流水。当然由于目前国际大宗商品还处于下降通道中,原油、金属等工业品价格已回落到2005年之前水平,各国CPI也都开始从年中高点回落,部分国家甚至出现通缩忧虑,所以在商品“熊市”背景下,人民币短期适度贬值并不会对通胀产生太大影响。
对于出口量较大品种如原铝、铝材、煤炭等,人民币贬值将促进出口,但由于未轧铝出口量总和仅占原铝产量6.5%,且国内产能过剩,价格不断下降,因而出口量增加难以对国内价格产生根本性影响。不过,今年以来铝出口量大幅减少,1-10月原铝出口量仅62000吨,同比减少6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11月17日将铝板出口退税从9%提高到13%,而现在人民币出现贬值,显示国家的刺激出口政策将坚持一定的连续性。
人民币贬值对商品市场的另一影响是放大内外盘套利空间,当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到岸价、船运费等进口成本会升高,从而导致两地价格比值会拉大,即跨市套利上边界会升高,但出口商品则正好相反,出口成本会降低,跨市套利下边界会下移,从而导致整个套利空间变大。以铜跨市套利为例,在今年7、8月间,理论套利空间上边界是8.2,下边界是6.2,如果未来人民币贬值5%,套利空间上边界将变成8.6,下边界将变成5.9。
长期贬值可能性不大
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高达11.4%,但2009年预测只有8%,世界银行仅7.5%,中国经济在两年时间里迅速从“过热”变成“保八”,很大一个原因是出口不断下滑。例如,今年广交会成交额同比下降15%,广交会成交额往往比出口领先半年,这反映出明年出口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因此,人民币此时出现连续跌停,可能是政府以贬值方式来刺激出口。
尽管各家机构对贬值目的看法不一,但据笔者了解,反对人民币贬值的机构仍占多数,原因集中于两点:其一,出口减缓更多是因为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反而会遭到欧美国家强烈反对;其二,人民币贬值会导致国际“热钱”撤离中国,资本外逃将加速国内股市、楼市跌势。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人民币贬值在促进出口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全球央行降息潮流,符合经济规律,利于稳定各国相互之间出口水平,会产生一个正确和多赢效果。
笔者认为,短期人民币还是有贬值的内在需要,这是因为自年中以来美元指数上涨超过20%,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无变化,尤其是上周央行大幅降息之后,人民币出现短期贬值也是一种技术性修正,而且当前Fed利率下调空间有限,但中国明年将可能还会有100基点以上降息幅度,所以基于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出现贬值是一种正常市场反应,且在出口快速下滑的情况下,政府也很可能通过调节汇率的方式来减缓出口降速。尤其是最近两个交易日人民币再次触及跌停后,市场看法有了变化,大摩迅速改口,称人民币会在短期内贬值5-10%。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持续贬值可能性不大,当前出口减速确实是由于外部需求下降所导致,这一点可以从今年主要大宗商品如原油、铜、锌等库存消费比不断攀升看出来,人民币贬值短期可能会刺激出口,但同样也面临很大压力,欧盟3日投票通过了对中国产螺钉和螺栓施以惩罚性关税,同时禁止进口含有豆粕的中国儿童食品。因此,人民币贬值长期来看可能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