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进口创新高 豆农亏损成定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1-03  
     第一财经日报10月16日报道: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累计进口2870多万吨大豆,分析师预计今年大豆进口将超过33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时国内大豆也大幅增产400万吨,供给大规模放量,加上受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泡沫破灭影响,大豆收购价还将继续下行,豆农亏损基本成定局。

    新湖期货分析师时岩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很大压力。1~9月份已进口2870万吨,今年还剩下三个月,虽然由于价格偏高,10~11两个月进口的数量会有所减少,但全年进口大豆超过 3300万吨应没问题。”据海关数据,今年9月份中国单月进口430万吨大豆。

    万达期货有限公司分析师张玉彬说,结合美国农业部和国家粮油中心的评估,今年中国进口大豆规模可能达到3800万吨,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07年中国共进口大豆3082万吨。

    由于受到去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今年大豆丰收已然在望。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产业发展部负责人王小语估计今年黑龙江大豆产量达700万吨,去年只有484万吨,增产200万吨左右。时岩告诉记者:“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全国大豆将增产400万吨。”

    除了供给增加,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泡沫破灭让大豆价格面临更加严峻的下滑压力。张玉彬介绍:“今年7月3日,美国大豆期货价格攀上每蒲式耳1633美分的高点,然后一路下行,现在暂时稳定在每蒲式耳900美分的水平,曾经一度下探至881美分的低点。”时岩说,900美分的价格虽与去年同期差不多,但是已经逼近美国大豆种植的成本价。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大豆种植需要的柴油、化肥价格飙升,加上人力成本也上涨,每蒲式耳大豆的成本价已上蹿至800美分,而大豆期货价格的下滑之势还看不到头。

    时岩表示,大宗农产品价格泡沫破裂最直接的表现是,大豆油和豆粕价格的下滑。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介绍,大豆油最高曾经达到每吨1.6万元,现在下降到每吨7000元,有些地方是6000元左右。豆粕价格也下降到2000~3000元/吨的水平。由于看不到大豆油和豆粕价格的底,国内不少油脂加工企业收购新豆的意愿不高,观望气氛浓烈。

    综合以上因素,王小语说,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已经从国庆前的每斤1.9元下降至目前的1.75元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更低。他说,每斤1.75元意味着豆农不亏损,也赚不到钱。不过,时岩认为这个价格还会往下走,现在大连商品交易所“901”、“905”两种大豆期货价格已降至3200元/吨,继续滑落至每斤1.5元很有可能,这意味着豆农亏损基本成定局。大量豆农还在观望大豆价格走势,希望豆价能有所反弹,王小语说,豆农的心理价格是每斤2元左右。

    ****大豆:进口量左右未来价格走势  

    证券日报:近期,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豆期货价格没有走出像样的反弹,整个商品市场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左右,并随着全球各国救市政策能否遏制危机进一步恶化而摇摆。全球金融危机能否在世界各国同时救市中触底,这仍旧是个未知数。从技术角度来看,在全世界一系列的携手救市计划的作用下,如果能够消化当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商品期货才有可能上演止跌企稳的盘面。从长期来看,我国大豆价格还将受我国大豆供需平衡情况制约,其中大豆进口量将会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下跌风险依旧

    由美元贬值所引起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导致大宗商品价值重估运动出现拐点。众所周知,造就2007年的大牛市主要推动力之一就是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从而导致商品市场的价格像离弦的箭一样向上猛冲。我们认同当前滞涨时代重提货币主义的意义,一切通货膨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今年七月以来,中美汇率已经趋于稳定,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美元继续贬值的趋势了。在关注金融危机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警惕通货紧缩的风险。由此,未来美元的强势回归可能导致商品市场失去了上涨的导火索。

    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因素,还受到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由于人们已经认识到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各国都在寻求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干净的生物质能源获得人们的青睐。自2006起,国际油价开始大幅走高,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并扩展到所有纤维素植物,受此刺激,植物油开始向生物燃油转化,进而令全球植物油供求关系逐渐恶化,随即全球植物油价格不得不以价格攀升来缓解供求关系的恶化,豆油作为全球主要植物油品之一,上涨成为必然。但是,如今国际原油价格已从147美元的高点,经过2个月时间跌破80美元整数大关。再加上经济衰退预期所导致的汽车行业的萎靡,燃油需求迅速下降,豆油价格也随之下滑。我们认为,未来原油价格的走势,除了本身的储备外,还要看金融危机发展的程度,如果危机逐渐恶化,那么经济萧条将成为必然,原油需求也就会下降,从而导致原油价格再度走低,大豆价格也有随之继续下跌的风险。

    供求短期难平衡

    当然,无论是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还是原油期价的跌跌不休,作为投资者,我们仍需要将眼光集中在供需平衡的基本面,因为这是根本。

    据美国农业部(USDA)2008年10月10日公布的最新美国农产品供需月度报告显示,预计美国08/09年度大豆产量为29.83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增加4900万蒲式耳,高于我们之前29.50亿蒲式耳预测值;预计美国08/09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2.2亿蒲,较上月报告增加8500万蒲式耳,高于我们之前1.89亿蒲式耳的预测值。从预估数据来看,产量和结转库存量的增加对大豆价格的短期走势会带来一定的利空。全世界在这场粮食危机中都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粮食危机,增加供给是唯一的措施。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测,2008年,中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965万公顷,较上年的870万公顷增加95万公顷,增幅10.92%。预计2008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为1750万吨,较上年1280万吨增长470万吨,增幅 36.72%。随着大豆价格的不断走高,粮农纷纷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导致大豆种植面积的上升,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我们认为,这种趋势短期内将不会得到根本纠正。这样,大豆的供给将在稳步增加,对大豆价格上涨不利。

    我们比较了中美两国自1996年以来大豆供需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美国大豆呈净出口的态势,而中国则是净进口的现状。两国每年的大豆库存均是少量,从中可以看出,两国的消费很是强劲,且成刚性需求。我们认为,短期内,在需求不会大规模上升的背景下,供给的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或可延续下去。由此可以得出,大豆价格短期内或可继续探底。

    从1996年开始至2007年,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数据上看,2003年中国进口大豆达到2074万吨,这一年国内大豆进口量首次超过国内产量。同时来自美国农业部的资料显示,2002-2003年度中国大豆的进口数量,首次超过欧盟跃居世界第一。2004年是2022 万吨、2005年是2659万吨、2006年则为2826万吨。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比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1.95 倍,年均增长了16.7%。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未来国内大豆仍存较大的供给缺口。我们得出,大豆进口量的递增直接反应我国大豆需求的旺盛。 因此,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将延续递增走势,直到中国人口增长出现拐点。

    我国大豆的库存一直保持低位,大豆的总供给的增加实质上是由于进口数量的增加所致,大豆是所有粮食作物中对进口有依赖性的品种。我们认为,在国外ABCD四大粮食资本集团已经控制中国大豆85%的贸易额的背景下,大豆要想短时间的获得突破有困难。不过,幸好国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出台《关于大豆加工企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已经表明,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扭转大豆产业的窘境。我们乐见国家将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大豆自给的问题。

    综合来看,短期内,大豆市场更多受到金融危机和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自身供求基本左右行情已经退居第二位置,因此建议投资者更多地关注金融危机事态的发展,同时密切掌握基本面数据,进行全面衡量。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我国大豆价格将受我国大豆供需平衡情况制约,特别是大豆进口量。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