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连续暴跌暂告段落 期货业基本化解系统性风险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31  
     昨日国内各品种强势上扬,昭示着十月以来的连续暴跌行情暂告段落。面对着这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内期货公司所承受的风险也因之大为纾缓,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场危机也充分检验了行业风控体系、期货公司风控水平和投资风险意识。

    风险前所未有

    从近20年市场运作经验来看,商品因其独有的特征(如对抗通胀、与股票债券低相关性等)备受机构投资者青睐,也往往被设置成最后一道防线。但当金融危机冲击力度巨大甚至波及实体经济时,作为宏观经济重要风向标的商品价格亦将出现调整,且其系统性风险无法规避。2008年7月中旬,国际油价触顶回落宣告了长达九年的大宗商品牛市终结。与此同时,持续几年的美元开始从贬值通道中转向强势反弹之旅,无疑令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主要商品走势雪上加霜。

    国内行情演绎的更为剧烈。十一节后开盘,国内19个期货品种全线连续跌停,且工业品下跌幅度超过农产品,证明次贷危机确实已经对商品实质需求造成极大影响。

    对期货公司乃至整个市场而言,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期货公司部门客户穿仓的风险;(2)众多期货公司不同程度的穿仓引起的行业风险;(3)投资者面对价格大幅跳空跌停,由于无法出场所造成的各种风险。比如有些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套保商,采取完全和现货结合的买入保值,但由于期货价格大幅暴跌,造成一时无法及时补仓,再加上期货公司大幅提高保证金比例,损失不言而喻。

    不过,通过近三周市场运行态势可以发现,国内期市表现较以往明显改观。一方面,出现穿仓的期货公司数量和金额均远小于预期;另一方面,过去经验表明若连续出现3个跌停,市场持仓和信心恢复会经历较长时间,但目前市场恢复之快,总体持仓和成交规模不仅未出现下降,反而更加活跃。

    期货公司应对合宜

    期货公司之所以未出现大面积风险处置事故,与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制度建设是不能分离的。去年年初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中心的制度体系颁布和实施,不仅更加注重完善期货公司治理结构,而且在规范风险管理和维护市场平稳等方面也设置了细化措施。

    以新湖期货有限公司为例,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措施有:其一,公司在"十一"长假前,就提高了公司保证金的水平,而且幅度和水平前所未有,部分品种调到了3个板的水平,铜、胶等工业品的保证金调到了16%。其二,长假期间,从公司领导到风控人员都非常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和国际期市的行情。其三,由于节日期间国际市场各品种跌幅巨大,10月5日,节后开盘前一天,公司主要领导、风控人员、技术部开始正常上班,统计公司所有多头客户账户的资金和持仓情况,并逐个电话通知客户追加资金和提示风险。其四,风控人员对多头客户一律按照客户不入金、不平仓且连续三个停板的幅度计算风险情况,将结果发给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领导,让他们知悉公司在最坏情况下的风险损失情况。

    此外,公司研发部门在7月份就推出了大型研究报告"商品牛市是否结束",并专门召开行情研讨会,使公司客户在这波行情中盈利面过半,对公司权益也有很大的贡献。从节后公司运营情况来看,没有出现一个穿仓客户,且在本轮行情中客户盈利增加1.5亿元。

    风控重点关注四方面

    期货既是高风险行业,也是管理风险的行业。与前几年相比,通过设立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加强净资本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结合当前和今后期货公司风控重点方向,未来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其一是善用保证金杠杆。期货交易是杠杆交易,设置保证金比率就如同一条平衡木,需要综合考量市场双方力量对比和实体行业的运行状况。

    其二,专业策划和风险管理是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投资者教育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以及投资者专业技能的逐渐提升,专业策划和风险管理成为最必不可少的主体部分。例如,新湖期货有限公司推行的"走向专业投资之路",邀请了来自境内外各金融行业顶尖的交易高手和投资大师,与投资者共同探讨交易理念和策略,反响热烈。

    其三,设计产品工具,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期货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加上零和博弈规则和杠杆交易特点,通常只适合风险偏好投资者。根据境外期货市场运作经验,国内期货公司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为投资者提供便利的交易通道,而且应是从风险管理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例如,新湖期货目前正在检验且即将推出的现货保值系统,广泛收集了各品种日内现货报价曲线,企业可以在该系统中实时追踪其原材料或库存价值波动状况(未套保和套保头寸对比),从而根据套保效率值制定最佳的入场时机。

    其四,熟悉并应用规则,规避不必要的风险。目前的19个品种因属性和特征不同,各交易所在规则流程制定上也存在差异。投资者入市后,面对不同品种价格波动,如果不熟悉相应规则,很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