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中原粮仓”的双重考量:加大补贴?提高粮价?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29  
     当下,我国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力度越来越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进一步指出: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那么,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在生产环节提升应对市场化冲击的能力,迫在眉睫。

    白色衬衣已被穿得发黄,领子上满是污渍。因努力回答记者的问题而憋得一脸通红。很难将王丰伟和河南省许昌县陈曹乡党委书记的身份联系起来。

    王的背后,成片玉米长势很好,“又是一个丰收年”。许昌县是河南省第一批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之一。

    自从2004年底河南省做出选择全省的24个重点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产区的决策后,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连续迈上了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三个大台阶,占中国的十分之一强,小麦产量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强,不仅解决了本省近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还调出300亿斤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

    河南省统计局10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河南秋粮达462亿斤,加上已实现创最新纪录的夏粮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074亿斤,实现了连续3年超千亿斤的目标。

    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来说,河南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也在考验着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河南。

    大农业:农业投资体制变革

    9月21日,记者乘车穿行在项目区的道路上,因为路面不平整,车子颠簸得很是厉害。在行进中,司机突然停下来,发现车的底盘因为颠簸,螺丝丢了两个,司机只好脱了衣服钻到车下,用一条绳子临时把一个铁梁捆上。

    对此,许昌县农开办官员告诉记者,因为资金有限,针对已经开发的项目区的后续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很急切的问题,“不光是路,很多生产配套设施也面临维护和老化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追加投入,将可能难以保证现在达到的粮食产量”。

    这是争抢粮食主产区的地方官员们没有料到的尴尬。

    对此,与记者同行的河南省农开办的一位官员也表示,资金不足不但使得已经进行综合开发的土地难以保证后续投入,而且,从一开始,也成为了河南省在更大范围内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的最大限制。

    按照河南省政府和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建设核心粮食主产区任务责任书的表述,2005年-2007年,河南省将向重点县提供中央、省级财政投资3000万。其中,2005年900万,2006年1000万,2007年1100万。这样的投资规模纵然是分配到24个县,也并不是很大的,所以,更多的县所领到的开发指标一年也就是4万亩。

    而这一资金规模几近河南省当时所能集中涉农资金的极限。所以,河南省政协主席在最近的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建议国家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中央直接用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粮食主产市县特别是跨市县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中央和省两级政府承担。当前可参照西部地区政策确定中央投资比例。

    而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涉农投资权限和渠道分属于多个部门,多龙治水,这使得资金投入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农业投入的效率长期不高。

    为此,河南省在24个县做出的尝试是,推行“大农业”的投资机制。

    在前几年,河南省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24个县在“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农业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各部门集中投入,各司其职,各计其功”的原则下,以各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粮食核心产区规划为平台,统筹财政、发改、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国土资源、电力、农机、科研等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投入。

    “以前是各个部门可以掌握自己部门的资金投入权,现在被要求拿出来统一投入,肯定有很多部门不乐意。”河南省农开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所以,河南省在24个县全部调整充实了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资金统筹。

    来自河南省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24个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三年共统筹各类涉农资金3.6亿,是规划统筹资金的2.7倍。

    加大补贴与提高粮价的双重考量

    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于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建设,已经不是简单的为了粮食增产,核心区粮农的增收问题反映越来越激烈,而且,这将直接涉及粮农的种粮积极性。

    王丰伟告诉记者,2006年度陈曹乡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总投资1777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049万元,农民筹资投劳428万元,整合农业部门项目资金300万元。

    争议的部分发生在农民筹资投劳428万这一部分。特别是近来随着化肥、农药、机械收割等都在涨价的情况下,该部分增加幅度很大。

    河南不少地方官员告诉记者,希望国家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减轻农民负担。

    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其提出的国家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的十条建议中,明确表示,“建立粮食生产奖励补贴机制,将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统一整合为种粮综合补贴,逐步实现按农产品全额生产成本补贴。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逐步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平均水平”。

    但是,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断增加,针对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发放方式也开始产生争议。

    许昌市农开办系统的多位官员对记者表示,国家的补贴应该直接发放给正在种粮的人,而不是土地的承包者,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粮食核心产区内的土地向种粮大户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

    河南省农开办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种方式改变没有太大意义,只要这个补贴存在,在土地流转中,如果补贴给种粮的人,出租土地一方自然会在土地出租价格谈判中,把补贴直接算上,提高出租价格。

    而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为了引导农民就近售粮,国家应该出台相应鼓励措施,将农民交售粮食数量与国家的各种补贴结合起来,交售多少粮食,就获得多少补贴。此前,在驻马店一度出现外地粮商到驻马店地区抢收粮食的现象。

    对此,河南省粮食局调控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此种补贴更加强化了中储粮在粮食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对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粮食流通体制很是不利。

    当然,相对于补贴发放方式的争论,对于更多的农民来说,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粮食收购价格才是最为关键的。

    粮农郭志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他所在的驻马店地区现在平均亩产小麦1000斤的水平,在目前每斤大概8毛的价格水平下,卖粮收入在800元,然后减去180元的种子费用(每亩一般需种子5-8斤,每斤价格大概30元)、115元的化肥费用,就剩下505元的收益,纵然是加上每年70元的种粮补贴,一季耕种的收入大概在575元左右,两季收入也还不到1150元左右,“化肥、农药的价格还在不断的涨”。

    与记者同行调研的国家粮食局一位专家表示,“提高粮价也许更为关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