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近一个月前的8月底,因大豆产业内再起争论的“国际化与粮食安全”话题,记者按约来到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三粮油”)董事长兼总经理田仁礼的办公室。这位高举民族大豆产业大旗的“旗手”,将20年前仅有6万吨压榨产能的小榨油厂于近年内迅速发展为年加工能力高达700万吨的大型油脂企业集团。
因内外资不平等的竞争条件而丝毫不服气于占据国内大豆产业半壁江山的外资田仁礼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美国人工费计,其实美国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成本最高,但其农场主享受着巨额补贴。从育种补贴、种植农业保险到出口时保护价格、银行“隐蔽且非常科学”的贷款,其市场风险还可通过期货规避。
在讲述完美国农民的“很潇洒”后,田仁礼又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承包制推行之初,受惠的农民确实有过一段好日子。而这些年,缺乏有效信息指导的农民种什么经济作物,就卖不出去什么,而农业税减免政策又很快为这两年生产资料投入的翻番上涨所抵消。
这位“硬汉型”企业家,也一直在盘算着今年大豆收购价格如何消除去年外资及关内民营企业到东北抢购时带来成本上涨的不利影响。去年东北大豆连续减产加上资金压力,他的黑龙江本地油厂也仅从东北收购到不过60万吨的大豆,因此在油价看好压榨利润丰厚的当年却开工率严重不足。
不过,在结束采访离开田仁礼的办公室时,这位浸淫期货市场多年的企业家情不自禁地提起“期货市场是好东西”。去年,九三粮油通过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交割低价接货50多万吨,而减少了一大笔现货采购开支。
其实,熟稔期货市场运作的田仁礼,一直受到中国期货业创始人之一但如今更多以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身份露面的常清的推崇。常清甚至将田仁礼与海尔董事长张瑞敏、特变电工董事长张新并列,称他们均具有出色战略决策能力,并勇于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和探索全面风险管理。
出身农家的常清,在期货业内一向以弘扬“中国因素”、掌握定价权并实现世界期货定价中心理想的鼓吹者而自居,而在记者多次采访中这位敢于直言的期货专家也经常流露出“匹夫不忘兴国之责”的言语。不过,坚信开放对期货市场有益的他,也坚持认为大豆产业因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而走过的开放之路其实有益于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维护。
与田仁礼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针锋相对的益海嘉里副董事长穆彦魁,作为一家华侨企业在中国内地的高管,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匆匆赶来上海与记者见面时,并没有显示出外资企业领导人的丝毫傲气。实际上,这位30多岁即出任河北粮食系统副厅级干部不久却又辞职投入益海嘉里的粮油专家,自称不会一句外语,且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爱国之心。
穆彦魁誓言,完全聘用当地人士管理其中国内地企业的益海嘉里是在公平守法的条件下与各企业同等竞争的。且他和他的部下也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增加,而益海嘉里进入压榨、加工面粉及碾米这类利润空间极低、成本收回期又很长的领域,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激活一些陷入“休克鱼”的国企。很遗憾,到目前为止记者未能直接采访到“ABCD”四大外资粮商在中国的主要负责人。
但无论如何,让记者振奋的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并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
或许先行于中国农产品产业开放的大豆产业,能在外资竞争的外在压力下和国家调整强农惠农政策之时,迎来自己健康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