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 种粮农民受益不大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0-21  
     10月20日,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方案:当前在东北地区,按照粳稻每市斤0.92元、玉米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在南方稻谷主产区,按照每市斤0.94元的价格收购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收储。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在新疆视市场情况增加棉花收储。

    此外,从明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

    一位国家粮食局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相关政策此前由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研究多时,此番择机推出,一是稳定秋粮市场,二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定并发布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受国家政策影响,10月20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线飘红,大连大豆等品种皆涨停。

    种粮农民受益不大

    此前,各地方政府都曾向中央提出建议,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民种植成本提高,因此希望国家大幅提高收购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从政府最后出台政策看,距离农民以及地方政府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如吉林省曾经建议,将东北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定为0.95元/斤,吉林和黑龙江政府也都曾建议,显著提高玉米临时储备收购价格。今年年初,中储粮在东北的托市收购价为国标二等1400元/吨,一等1440元/吨。但是根据吉粮集团对吉林农户的调查,由于化肥、种子、柴油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今年每吨玉米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0元/吨。

    目前,在东北产区,新玉米由于水分较多,还没有集中上市。据中国玉米网统计,目前全国玉米平均收购价格1516元/吨,其中东北内蒙地区平均收购价格为1490元/吨,与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而且按照国家1500元/吨的收储价格,农民种粮效益仍然会降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大豆产业协会会长陈彦贵表示,今年当地种植大豆的农户中,转包地平均价格为260元/亩,种子40元/亩,农药20元/亩,化肥100元/亩,机耕机种15元/亩,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的成本接近500元,而亩产只有190斤左右,显然将亏损。

    “转包地肯定是会亏的。”龙马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兆福算了一笔账:“黑龙江大概有70%的大豆种植耕地是自家的承包地,这些农户不但不用缴纳租金,每亩还有50元的补贴,所以平均成本在1.05元/斤-1.1元/斤;15%的大豆耕地是流转包地,成本在500元/亩左右;还有15%的地属于国营农场,仍然需要缴纳承包费,算下来平均成本在1.85元/斤左右,如果按照国家收储价格,基本打平。”

    粮食企业困局

    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同时公布临时收储的数量和具体办法,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玉米、大豆、粳稻和油菜籽的政策最终会对市场产生多大的影响。

    但是经过去年一年的大涨大落,不少粮食收储和贸易企业已成惊弓之鸟。2008年上半年,国家在东北敞开收购玉米,并通过补贴后定价在市场上拍卖,其拍卖价格低于玉米贸易商收购、储备和运输的成本价格,令大量贸易商血本无归。此番政府再次入市,可能继续成为中国玉米最大的贸易商。

    而国储大豆方面,市场有消息称,发改委已经初步定下150万吨的收储数量,其中黑龙江100万吨,内蒙、吉林等地50万吨。

    这一数量对于东北来说,无异杯水车薪。此前,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发布预测称,今年中国大豆产量可能达到1750万吨,比上年增长470万吨,增幅高达36.72%。

    尽管国储收购能在短期内起到托市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大豆仍然有赖加工企业到产区收购。目前,东北尽管大豆已经上市,但是市场并不活跃,益海集团、九三油脂等收购大户或者只有少量收购,或者根本没有公开报价。

    对于使用国产大豆的压榨企业来说,只有大豆比进口大豆成本价低400元/吨时,利用国产大豆榨油才有利可图。8月以来,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一片低迷,进口大豆价格连续创下新低,目前,11月船期的进口大豆成本仅为3200元/吨左右,远远低于3700元/吨的国产大豆收储价格。

    也就是说,大批大豆加工企业根本不可能在政府托市期间入场收购,否则将面临巨额亏损。由于进口大豆价格较低,目前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已经大量停产。

    目前,尚不知后期国家是否会考虑敞开收购大豆,但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国储大豆数量仍然较为充足——2007/2008年度,在国际市场价格达到高点时,国储收购了三四百万吨进口大豆。

    发改委原文

    根据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国家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当前,在东北地区,按照粳稻每市斤0.92元、玉米每市斤0.75元的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中央储备大豆。加强“北粮南运”的运输协调,继续实行粳稻(大米)入关运费补贴政策,鼓励销区企业积极到东北产区采购稻米。在南方稻谷主产区,按照每市斤0.94元的价格收购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收储。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充实食用植物油中央储备。国家已经在新疆地区按照每吨12600元的价格收储了一定数量的棉花,下一步将视市场情况再增加收储数量,并组织好棉花外运。

    二、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从明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

    三、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明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补贴范围涵盖小麦、水稻、玉米和东北大豆。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

    四、完善化肥市场调控机制。适当扩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规模,保证化肥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加强化肥市场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促进生猪生产和奶业健康发展。继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性保险,奖励生猪养殖大县等政策,完善应对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政策。尽快出台和认真落实好整顿及振兴奶业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和制度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保持奶业发展势头,建设现代奶业。

    六、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农村交通、农村人畜饮水、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东北地区大豆、长江流域油菜、新疆优质棉生产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