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行 无碍涉农上市公司业绩
自7月起,国际农产品价格仍在持续下滑。10月4日,高盛公司下调了玉米、大豆、小麦3个月的价格预测,将玉米价格从每蒲式耳700 美分下调至650美分、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1400美分下调至1100美分、小麦价格从每蒲式耳800美分下调至750美分。
与之相应,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跟跌,不过现货市场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张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一系列措施和调控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现货市场的稳定。方正证券行业分析师陈光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的惠农政策不变,因此,农业上市公司业绩几乎没有下滑可能,而且存在上涨空间。
期货跟跌国际市场
对于持续已久的农产品价格下跌原因,天相投顾行业分析师严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部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今年年中以来,供求关系已经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严艳指出,目前农作物丰产,供给增加,短期内难以达到平衡。
华泰证券行业分析师张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玉米、大豆等农业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除了供求因素外,应该与全球性的金融收缩有关。由于此次危机爆发后,市场的普遍预期并不乐观,流动性有所减弱,投机的资金量在缩减,致使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都在下跌。
大通证券行业分析师张喜与张芸的看法基本一致,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金融趋势不明,投资者普遍存在着对农产品熊市的恐慌,这是国际农产品的期货价格7月起一直处于下行区间的重要原因。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李冬吉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密切。目前,国际农产品的丰收、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都对国际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下滑有所影响,尤其是油脂类的产品跌幅较为明显。如今国际市场的悲观情绪浓厚,资金纷纷离场,促使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探。
年底期货市场难回暖
对于未来农产品价格下跌的趋势,李冬吉表示,"十一"长假以后,国际大豆期货价格仍没有趋稳,10到12月份,大豆等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探,如果没有利多因素的影响,恐怕市场近期仍难以乐观。他认为,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回升要看国际市场何时止跌,其中道琼斯指数的稳定与否,可以看作参照。
严艳指出,未来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很难说,农产品价格回升还要看供求关系如何扭转,供求平衡后,农产品价格才会有上涨的可能。对于供求的平衡点,一是要看宏观经济的何时能够稳定,市场的悲观情绪不要过于浓重;二是上游产品的消费增加,才能拉动下游农产品的价格回升。他认为,这两个前提在短期内很难达到。
张芸认为,目前的形势还不明朗,起码要等到国际石油价格有所回升,国际农产品价格才有可能止跌看涨。
长城证券行业分析师王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已经跌回了2007年的同期水平。这种价格的变化,主要受国际能源及金融形势所影响。因此,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回暖,还依赖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
上市公司业绩看涨
农产品期货价格持续下跌,但国内的农业上市公司似乎并未受到波及。方正证券行业分析师陈光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和能源价格的下滑,使得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但是,国内现货市场农产品的价格并没有期货市场的起伏那么大,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在期货价格泡沫萎缩后,现货市场并没有跟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盈利。在此之前,国家还通过限制农产品出口、限制生物能源应用等方式,控制了国内的现货价格上涨。这一系列的措施,对稳定国内农产品现货价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粮食收购价格一直是脱离市场的,这么做一是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护,二是落实长久以来的惠农政策,因此,农产品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对于粮食丰收给国内现货市场带来的供求关系变化,陈光尧认为,这可能会使明年初部分农产品的价格走低,但是国内现货市场的调控主体是政府,只要政府的农业政策不变,就不用担心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受农产品价格影响,而产生波动。
虽然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在下滑,但近日,国内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小幅上扬。对于农产品现货价格近期的上涨,张喜分析,这与种粮成本的上涨有关。除此之外,这也符合国家一直以来的惠农政策,张喜认为,国内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有相当程度的背离,这符合国家当前的农业政策,能够使得现货市场不受投机因素的影响,使现货市场保持稳定。
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低迷没有影响到国内上市公司,而新的利好又接踵而来。近日召开的十七届三中会上,土地流转制度正式建立,在此问题上,研究机构对农业上市公司表现出了难得一致的乐观。10月12日,容维投资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北大荒有望受益中国农地制度创新试点,公司将是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受益者,将为公司中长期带来新的盈利契机。国金证券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土地流转制度的破冰,长期来看,可能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盈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