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正大农牧食品副董事长姚民仆昨日表示,带动粮食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将来自饲料粮比重不断增长的巨大需求,预计国内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这也表明我国的粮食问题将主要是饲料粮问题。
姚民仆是在昨日大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说此番话的。姚民仆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国的口粮消费总量会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只是城里人,而且全国农民的口粮直接消费都在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分别为145公斤和256公斤,2005年则下降到77公斤和208.9公斤。
姚民仆认为,城乡居民口粮直接消费减少部分,足以解决新增人口的吃粮问题。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再加上发达地带富裕起来的农民人数增多,替代粮食的食物消费比重增加,绝大多数人口的口粮直接消费减少,足以弥补新增人口的口粮消费。
“粮食增产的大部分将主要作为饲料。” 姚民仆说,尤其是玉米,70%的玉米已经成为动物饲料的主体。
姚民仆称,目前,我国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接近粮食总产量的40%,占粮食总消费量的1/3以上。有数据显示,2005年农民人均饲料用粮136.5公斤,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云南7个省市农民家庭人均饲料用粮普遍高于主食用粮。而2003年饲料用粮高于口粮的只有内蒙古、辽宁、重庆、四川4个省。
姚民仆指出,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处在成长期,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农户的饲料用粮高于主食用粮,饲料粮用量正在逼近口粮消费数。终有一日,全国的饲料粮将成为中国粮食消费的第一大项。
来自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饲料的需求保持了年平均6.34%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实现稳定增长。2007年中国饲料总产量为1.23亿吨,2008年上半年饲料产量为5900万吨,同比增长11.2%。协会预估2008年全年将增长10%,约为1.35亿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亿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