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T豆油期货市场重挫,进口毛油降价打压油市人气
上周二亚洲电子盘中,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主力0812合约跌破48.0美分/磅的下行支撑,跌至2007年12月份以来的盘中新低。近一个月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高位大幅下挫,引发全球范围内对商品市场投机泡沫破灭的转市担忧,同样牵连到大豆、豆油等农产品期货的走势。上周二,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主力0810合约盘中跌至101.74美元/桶的关键位,创下近五个月来的最低。
按照目前美盘豆油期价折算,今年10月至12月船期的进口南美毛豆油,到中国港口的完税成本约合9000元/吨-9150元/吨,而在一个月前进口毛油折算成本高达10000元/吨,累计下跌幅度9%左右。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进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期间,国内总共进口豆油1,467,808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与此同时,进口大豆总量达到2073万吨大豆,同比增加22.8%。商务部近日调低了对8月份大豆、豆油进口的预估值,主要因为国内豆油价格跌幅明显,大豆加工企业的压榨需求低迷。
节前国内豆油备货不温不火,卖方提价止损意愿仍遇阻
进入9月份,国际商品期货盘面的加速下挫,明显抑制现货商节前备货豆油的意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棕榈油价格近期持续领跌国内油脂市场,目前港口24度精棕油分销报价跌破7000元/吨,对豆油等传统食用油形成较大的比价压力。而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储备系统自2007年11月1日迄今,分批集中采购了超过80万吨的进口豆油,宏观政策环境对粮油市场价格的监管,也是抑制市场中长线做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周二,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油0901主力合约盘中振荡下行,早盘低开于8330元/吨,下午盘中一度升至8500元/吨;不过,受空头打压的影响,豆油主力合约未能守住8400元/吨的下行支撑,市场看空氛围依旧弥漫。近期国际商品市场投机热的退潮,直接影响国内进口植物油、籽的采购成本水平,而随着国产秋收油料季节性上市高峰的临近,中长期我国豆油市场仍将面临宽幅振荡、总体下行的调整压力。
由此来看,国内豆油期、现货盘面破位下行,继8月份均价跌破每吨万元之后,油厂、现货商抛售库存的意愿仍有增无减,这主要受到来自基本面和外盘期货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节前国内散装油销售情况总体一般,多数中间商选择离市观望,小包装(精炼)豆油市场继续降价促销,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卖方市场的成交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