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期利多因素
1.从USDA公布的8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平衡表看,相关数据的调整对豆类整体利多。主要体现在意外大幅调低了大豆单产水平,从7月份报告中的41.6蒲式耳/英亩的水平降低到40.5蒲式耳/英亩的水平,虽然收获面积比7月份报告也上调了118万英亩到7330万英亩,但仍无法弥补因单产下降所带来的产量的下滑。过去的7月份几乎所有的天气预报都认为天气有利于大豆生长,而USDA在本次报告中却把大豆单产水平大幅调低。国内黑龙江大豆的长势良好,但大豆的开花率和结荚率却较差,这对大豆单产不利,而国际上也是如此。
2.市场对于通胀的忧虑依然存在。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我国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应对流动性过剩,一直采取各种有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开始有所成效。目前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已经从2月份创下的8.7%的12年高点持续回落。尽管已经有了回落的迹象,但市场分析人士预计今年的通胀率仍有可能在7%左右徘徊,这将是自1996年以来通胀率的最高水平。每次通货膨胀都有领军品种,这次与高通胀结伴而行的是大宗农产品和能源价格的高位上行。既然我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1%,其价格走势就会到国内、国际市场双重影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使得全球性的高通胀特征不可能迅速退潮,大豆的牛市基础就依然存在,将来的大豆价格波动将振荡中上升。
二、近期利空因素
1.国际油价
美豆走势和原油期货走势一直就互为关联,具有正相关性。特别是在7月初的行情里,原油与美豆同步波动;原油后来由于30日线处出现支撑,开始了反弹,此时美豆期货也在各种借口下开始了反弹。而目前原油价格虽在反弹行情里,但世界经济举步维艰、各种舆论一直对不断上涨的油价进行批评,以及不断推出的限制油价上涨的有效措施,将最终作用到原油价格上,原油价格的短期顶部可能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下,大豆未来的走势同样也会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
2.美元指数
大家都把商品市场自7月中旬以来的暴跌与美元指数反弹联系起来。面临经济衰退的危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政府近期继续降息的欲望已经减弱,而维持目前利率不变,甚至存在加息的可能预期,使得美元指数在一片看跌声中已经5个月未见新低,继续顽强地站在前期密集成交区的轴心之上。近期各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和欧洲的经济数据异常糟糕,而美国的经济数据则相对较好。基于美国CPI达到了17年以来的新高,预计美联储很可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加息的措施,这将推动美元指数出现进一步上行。由于商品市场一般是以美元定价,在美元指数不断上行的压力下,大豆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从图一和图二可以看出,美元的走势与大豆A0901的走势呈负相关,当美元指数创新高时,大豆的价格却在低位运行。
3.大豆库存
近来油粕价格逐渐回落,油厂压榨利润逐渐减少,但大豆进口的势头并未减弱。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7月份进口大豆350.31万吨,同比提高15.68%。今年1—7月份中国共进口大豆2073.35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22.82%。这使得现货市场大豆的压力依然沉重。究其原因还是同当前国内压榨市场的格局有关,经过前几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当前国内压榨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外企业巨头的天下,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垄断了大豆产供销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南美在内的大豆出口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巨头之手。因此,高价进口大豆对于这些企业巨头来说只是实现利润转移的一个手段,这些企业进口大豆的步伐不会因为压榨出现亏损而减缓,也就是说国内进口大豆高库存的压力将会长期存在。当前国内各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仍然高达345万吨,在牛市阶段这些库存对大豆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有限,但是在下跌过程当中这些库存就有可能对大豆价格形成比较大的压力。
4.产区天气
经过两周的反弹,CBOT大豆期市陷入振荡盘整状态,前期炒作干燥天气带来的影响已经在期价中得到体现,市场缺乏继续上涨的基础。美国中西部主产区降雨量加大缓和了国际市场对大豆收成的忧虑,所以短期市场在消化天气利多之后,将进入基本面相对较平稳的阶段,天气利多也将随着降雨的增加而逐渐转为利空。未来低温及早霜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从短期来看,有关美国大豆产区的天气市炒作仍未结束,走势特点是波动性较大,投资者要关注大豆主产区的温度变化。据悉目前已有降温迹象,这使得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美国新作大豆,遭遇早霜的几率较大。
综上所述,CBOT大豆主力11月合约在阻力位1400美分处有下行压力,而连豆市场即将面临新豆即将上市、库存压力加大和推动外盘支撑的多重影响。笔者认为,在内外盘的共同影响下,连豆后市行情将以弱势振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