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气的不确定性使美豆生产极具变数,天气炒作还有一定时空。
虽然南美的大豆产量则逐年增加,南美大豆的市场份额在逐年增加,中国的大豆产量在恢复,虽然国际油籽产量在今年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都无法使美国人放弃对本国产量的积极关注,天气炒作成为美国投资者割舍不掉的情结。在对洪水对大豆造成损害的担心消除后,对目前中西部大豆产区的干旱炒作又提上日程。眼下正值大豆鼓粒、灌浆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干旱等灾害天气,完全有可能给大豆生产带来灭顶之灾,使所有的产量预计仅仅成为纸面上的数字。2003年的时候就是干旱导致大豆优良率急剧恶化,最后导致原先丰产的预期变成大幅度减产。当然,目前看,这种干旱预期出现的概率不大。目前土地相对湿润,古斯塔夫飓风虽然给墨西哥湾的采油设施带来损害,但对于大豆生产,可望带来一场适宜的降水。但是,由于3、4月份的洪水,今年美国的大豆播种延迟,目前大豆生长进度大大落后于往年,美国农业部基于此调低了美国大豆预产,而最近美国民间咨询机构ProFarmer的实地考察,也证实了美国农业部的判断,将单产和总产预计得更低。生长后期看,延迟的大豆生长进度将使早霜肆虐成为理由。
二、美元指数高位震荡、原油止跌企稳,没有给大豆带来更多指引。
同其它时段、同其它农产品相比,原油、美元的走势对大豆的影响在目前显得关联性更大。玉米的燃料乙醇用途、豆油的生物柴油概念,以及大豆的种植成本由原油等能源价格制约,都使得大豆和原油的联动性空前增强,当然美元指数的变化不仅和原油保持极强的负相关,和大豆也有同样的关系,毕竟大豆也是以美元进行标价的。但目前原油和美元的趋势性也不强。美元指数的走强除了由于美国为遏止通涨苗头暂停降息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欧元区、日本等经济的不振,而并非自身出现了积极性的变化,这种被动式升值的可持续性令市场充满疑虑。再看原油,需求的刚性增长,性质的不可再生,使原油似乎炒作到多高都不过分,所以在原油下跌了20%后,高盛依旧坚持原油定过200美元的观点。市场关于是供需基本面还是人为炒作导致了原油的史无前例的上涨的争论始终没有定论。短线上飓风、俄格局势、伊朗核问题都没有造成原油上涨,似乎预示着原油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我们应注意到,当初的国际铜价上涨了几倍之后也未能跌回来,所以,原油从此维持在高位同样有更为充足的理由。
三、我国大豆需求旺季的来临和充足的库存使大豆短时间涨跌两难。
随着天气的转凉,节日的增多,随后的日子我国将逐渐进入大豆、豆油、豆粕的相对消费旺季,对豆类相关品种价格也将有所提振。但是由于7月前大豆的上涨趋势,国内陆续进口了超量大豆和豆油,远远大于消费增速和往年进度。加之今年我国大豆增产已成定局,短时间消费增加对豆类行情的影响程度较弱。
虽然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和大豆进口国——中国,对CBOT大豆影响作用偏小,但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助跌助涨作用,如果美盘上涨,对于较高利润的追逐驱使进口商继续加大进口量,而一旦美盘下跌,则使进口商进口积极性下降。
四、大豆生产成本的增加限制大豆下跌幅度,但供应增加的压力又限制大豆上涨。
随着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接连刷新历史记录高点,高粮价时代来临的判断不绝于耳。除了市场对粮食价格需要重新定位的因素外,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是限制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价格走低的重要原因。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大豆的各种生产资料成本迅速增加,据测算,在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成本已经达到3200元/吨,在美国和南美也达到900美分/蒲式耳以上。如果目前美盘就此下跌,那么直接影响的是即将开始的南美大豆播种,可能会使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的预计落空,从而为远期的上涨埋下伏笔。但是,目前中国大豆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美国产量注定比上年增产,都给大豆价格带来实实在在的压力。9月底,北半球大豆将逐步收获上市,短时间内充足的供应将使得大豆上涨失去理由。
综上所述,豆类8月中下旬的上涨依旧可看作超跌后的反弹。但在天气因素明朗前,期待大豆大幅度回落也不够现实。以及长线上存在的利多也将使得大豆长时间维持在相对高位,可能不会出现象外盘小麦那样的单边跌势,除非原油价格出现崩盘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