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产区大豆市场整体处于停滞状态,观望气氛较为浓厚。
当前,黑龙江产区大豆市场整体处于停滞状态之中,由于距离新豆大量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市场观望气氛较为浓厚;不过受到近期国际大豆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此前惜售心理较重的农户出货速度有所加快。不过对于秋季的大豆开秤价格,目前市场总体较为观望。由于今年种植成本的普遍上升,因此一旦开秤价格低于农户的心理预期价格,农户肯定会惜售;但可能迎来的丰收年景令价格难以出现去年的大幅上涨行情,目前市场初步预期,今年黑龙江大豆开秤价格在3.60元/公斤-4.20元/公斤,预计购销双方的博弈会更加激烈。
其二,油脂产品价格出现回落,大豆需求也逐步陷入低迷。
从大豆本身的需求来看,由于油脂产品价格出现回落,大豆需求也逐步陷入低迷。从近期市场的情况来看,当前黑龙江各大油厂继续停收,只有少数油厂少量收购大豆以补充库存。产区大豆收购价格基本维持稳定。尽管南方贸易商对产区大豆询价增多,但并未有收购意愿,使总体成交不大。在产区贸易商收购价格偏低的情形下,实际成交受到进一步限制。在销区,食品豆销售价格有所回落,成交较少,且一些贸易商恐慌心态明显,低价刺激成交,但人们买涨不买跌心理的存在,使成交未得到实现,于是导致市场大豆价格继续走软。
其三,库存依然巨大,对价格上行也形成了压力。
虽然随着油粕价格的逐渐回落,油厂压榨利润逐渐减少,但进口大豆不见减少。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7月份进口大豆350.31万吨,同比提高15.68%。今年1-7月份中国共进口大豆2073.35万吨,比去年同期提高22.82%。这使得现货市场大豆的压力依然沉重。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同当前国内压榨市场的格局有关。经过前几年的行业洗牌之后,当前国内压榨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外企业巨头的天下,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垄断了大豆产供销的整个产业链,包括南美在内的大豆出口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巨头之手,因此,高价进口大豆对于这些企业巨头来说只是实现利润转移的一个手段,企业进口大豆的步伐不会因为压榨出现亏损而减缓,也就是说国内进口大豆高库存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当前国内各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仍然高达345万吨,虽然在牛市阶段这些库存对大豆价格上涨的压力比较有限,但是在下跌过程当中这些库存仍有可能对大豆价格形成较大的压力。
其四,国产大豆市场现阶段的关注焦点在于天气问题。
今年夏季黑龙江不少大豆产区出现伏旱,如果旱情持续,大豆产量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当地专家称,入伏后旱涝不均,部分产区已经40天未下雨,估计这些地区减产可能达1/3;一些田间的大豆叶子已经枯黄;不过部分叶子发黄的大豆属于早熟品种,9月15日左右便可收割,因此早霜对于这批大豆产量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由于天气变数较大,因此仍需要约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大致确定产量情况。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预计,在8月末至9月初,黑龙江全省各地还将有一次较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可有效缓解部分产区在8月份持续干旱的现状,十分有利于大豆作物鼓粒阶段的生长。
其五,CBOT大豆期市陷入振荡盘整状态,天气利多逐渐转为利空。
经过前两周的反弹之后,上周CBOT大豆期市陷入振荡盘整状态,前期炒作干燥天气带来的影响已经在期价中得以体现,市场缺乏继续上涨的诱因;美国中西部主产区降雨的量加大缓和了国际市场对大豆收成的忧虑;所以短期市场消化天气利多之后,将进入基本面相对较平稳的阶段,天气利多也将随着降雨的增加而逐渐转为利空;未来低温及早霜将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从短期来看,有关美国大豆产区的天气市炒作仍未结束,走势波动性较大,关注主产区温度的变化,目前已有降温迹象,这使得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美国新作大豆,遭遇早霜的几率较大。
其六,原油市场走势存在争议,将导致国际商品市场振荡荡加剧。
有消息说如果飓风袭击墨西哥湾破坏能源设施的话,美国政府和国际能源署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增加供应,给市场带来利空压力。另外,美元上行趋势有望延续,对商品市场走势不利(本周美国公布的第二季度美国GDP环比年率增长3.3%,高于市场预期。这令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缓解,支撑美元上扬)。因此总体来看,影响CBOT大豆期价走势的几个重要因素均存在变数,因此短期内大豆市场短期走势维持振荡格局。
总的来看,从季节性供应的角度来讲,随着时间逐渐推移,中美两国的新豆也将逐步上市,市场将会出现一个供应高峰,这对大豆价格的上涨较为不利。按照惯例,到了9月中旬,部分地区的早熟品种就将开始上市,加上今年大豆整体增产格局已定,供需双方看空心理严重。另外,国内东北地区大豆压榨企业收购依旧迟滞,大多数企业维持观望态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对于大豆近期走势也形成了较大压力。笔者认为虽然长期来看大豆的走势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短期内市场面临的压力依然难以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