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美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研发的农作物中,大豆和玉米的单位产量多次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近几年来的单产也是连续稳定在历史最高单产水平,美国的生物科技巨头孟山都公司所研发的可抗草甘膦除草剂先锋的抗农达(RR)的专利豆种既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又具有含油率高的作用,这增加了大豆的单产售价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转基因农作物所具有的优势大大提升了美国农产品在全球的竞争力,美国贸易商据此向全球大肆倾销本国生产的转基因农产品,并向国外输出转基因农作物种子,转基因农产品正快速侵蚀着传统的非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可以预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产品与传统的非转基因农产品将会处于共生共存的状态。
从大豆行业来看,进口转基因大豆是我国进口国外转基因农产品中数量最多的品种,国内大豆种植业也是遭受到国外转基因大豆冲击最大的产业。国产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劣势主要表现在含油率偏低以及生产成本偏高,这一劣势降低了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力。这两年当大豆市场处于牛市时期,种豆农民的销售状况稍有好转,但种豆成本也呈快速上涨的态势,种豆农民的收益并未明显好转。2004—2006年的3年时间里,当国内外大豆市场长期处于低迷时期,国内种豆农民因不愿赔本卖豆而持惜售行为,对大豆的种植意愿也表现出看淡的倾向,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连续3年出现减少。大豆购销市场呈现出农民卖豆难以及贸易商采购不到足够大豆的现象,而与此同时,进口转基因大豆却如潮水般地涌入国内市场,国内大豆生产受到了进口大豆的严重冲击,国内种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大地伤害。
显而易见,为了提高我国农作物的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内的科研单位应在转基因生物领域的研究有所创新,要撑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应用价值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以打破国外机构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垄断,提升我国的整体生物育种水平,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这次政府大力支持农作物转基因政策仅限于国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大科技专项,是要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生物品种,而原有的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中有关进口转基因植物有关监管规定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国外转基因作物在国内的流通依然受到严格限制,更不可能在国内种植。这次政府的转基因政策被部分业内人士误读为中国转基因政策全面松绑的信号,近期有媒体报道说国外的某些生物公司正在合作对国内的相关政府机关进行公关工作,力求说服有关部门允许他们的转基因大豆新品种进入中国,并声称他们的转基因大豆能把目前中国大豆的单产水平提高10%,他们希望中国的农民能种上这种转基因大豆。由于转基因生物属于当今世界上的前沿科学,其安全性依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可知性,为了在发展本国转基因生物水平的同时注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控制,对外来转基因生物的严格限制是必须的。
研发并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对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增加种豆农民的生产收益可以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却不是唯一之路。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培育出多种非转基因的优质大豆品种,其中不乏高含油率及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新品种,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国内大豆的整体优质率依然未见明显提高,农民的种豆效益也没有显著的改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混种混植现象比较普遍,收购过程中又普遍存在着混收混储的现象,这导致了收储过程优质大豆无法体现、所出售的大豆价格没法提高的现象。显然,振兴我国的大豆产业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转基因大豆的实施仅是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