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成为粮油界近几年来最大的商业诈骗,也是粮油圈里最大的丑闻。”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正在市场中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天津中盛盗油案。
空荡荡的大厅,贴满封条和裁决书的墙壁,也显示出中盛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中盛),这个地处天津保税区、昔日北方植物油重要流转通道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6月中旬,杭州热联进口有限公司发现代理天津中盛的油品货款不能如期到账,而后存在该公司的油品也不翼而飞,随即诉诸法律。天津中盛及其关联公司“诈骗”一案由此浮出水面。
然而,这座黑色冰山仅仅掀开了一角。和杭州热联有着相同遭遇的代理公司并不止一家。按照粮油行业间盛传的说法,约有5万吨棕榈油经由天津中盛转卖,且货款下落不明。仅以目前棕榈油市场价10000元/吨计算,该批油品价格约合5亿元。同样受牵连的还包括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和现货企业主。
据此粗略计算,包括贸易公司提前垫付的货款,天津中盛“预售”的客户油品所得以及天津中盛和其关联企业的固定资产银行抵押贷款三部分,这一诈骗、骗贷案的最终套现金额将超过10亿元。
人们开始疑惑,天津中盛及其关联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巨款流向了哪里?其实,类似天津中盛和其关联公司运营模式的公司在粮油界也不止一家,它们倒下后,能否给行业留下一些警示?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
东窗事发
近一个月的时间,包括江苏开元国际集团、浙江中大技术有限公司、恒丰银行有限公司杭州分行、农行宁波分行营业部等多家公司和银行,纷纷向当地法院起诉天津中盛及其关联公司,涉及仓储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证开证纠纷、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等。
以往,天津中盛与货主签订“委托进口棕榈油合同”。据此,货主以信用证方式通过银行支付货款,并向天津中盛支付一定的代理费。棕榈油(毛油)进口后,先存放于天津中盛的天津保税仓库,随后再由委托进口方负责精炼销售。现今,这些“棕榈油”所剩无几,一些代理公司白白垫交了货款,也有货主钱货两失。
据了解,该案受害单位分布于浙江、天津、北京、上海、云南、江苏等地的20多家进口公司,还有宁波农行和浙江交行等金融机构,涉及金额从百万元到过亿元不等。
为确保存在天津中盛的油品不再继续“丢失”,目前已有数十家货主依法提请诉讼保全。且已经有保安驻守在油库门口以测万全。
诉讼保全,也叫财产保全。它是指法院审理案件时,在作出判决前为防止当事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依职权对财产作出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判决生效后能得到顺利执行。具体措施一般有查封、扣押、冻结。
记者从天津方面了解到,应客户强烈要求,从7月11日起,存储在天津中盛的中转油(毛豆油)已经可以提取。但“预售”的棕榈油仍下落不明。
据《财经》杂志此前报道,受害单位多为资金实力雄厚的国企、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或三资企业。杭州、宁波、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地的受理法院因诉讼保全需要,冻结、查封了天津中盛几乎全部资产和银行存款。
除天津中盛外,公开的被告方中,还包括上海誉宸投资有限公司、香港誉和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杉科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中光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案件主要涉及信用证开证纠纷、金融贷款合同纠纷、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仓储合同纠纷。
记者通过多方询问了解,后四家公司都是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企业。包括天津中盛在内,它们有个共同的利益相关人物——王伟。
特殊油商王伟
目前,天津中盛的实际控制人王伟已被通缉,而其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陈宝和负责销售、中转业务的副总经理白长敏已在警方控制中。
据知情人士称,陈宝系王伟的发小、同学;而白长敏早在王伟入主天津中盛前即在天津中盛供职。
依照香港中盛粮油(1194.hk)于2007年6月6日发布的公告,香港中盛粮油将天津中盛全部股权中的60%、25%及15%分别转让给上海誉宸、香港誉和及浙江协凯,总价达3200万元。
至此,天津中盛实际已脱离了中盛集团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即为在江浙市场上“颇有名气”的资本弄潮手——王伟。
以王伟在2007年入主天津中盛的时间长短看来,其在国内粮油市场还称不上老手,但由于他深谙资本运作,很快引起了粮油圈里各方人士的关注,成为粮油圈里“玩油赚钱”的商人。
入主天津中盛之初,业内就已发现天津中盛经常采用“低卖高买”的手法进行短期融资,“今年开始,这种情况更加频繁。”天津某油脂商称。
而预售客户油品一事早已不是新闻,若不是此次东窗事发,这种“玩油赚钱”的方式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业内都知道这种(短期融资)的生意长不了,早晚要出事。
“王伟很野。”在浙江投资圈内,王伟的投资风格颇有名气。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身处民间信贷盛行的江浙一带,王伟早年曾经染指民间信贷(地下钱庄)业务,后投身房地产。将天津中盛收归麾下后,其谙熟的民间信贷业务有了更加畅通的渠道:即通过短期获得代理公司的垫付款和预售客户储油的货款进行借贷业务,进而获取暴利。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中盛这次这么大的窟窿,可以初步判断,因为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因此之前的油和仓单可能都是虚拟的。“王伟只是把这个天津仓库变成自己的融资工具。”
据了解,天津中盛预备售出之时,有意的买家包括国内大型油脂企业,甚至外资(合资)企业,但由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审核严格、经历过程繁琐”,终未能成功。最后,王伟以相对低价胜出,解决了香港中盛粮油的燃眉之急。
低成本的入主,再加上天津中盛本来不错的物流、人员和经营资质,从此,天津中盛为王伟“玩油赚钱”提供了更直接的平台。
很快地,业内就将天津中盛和浙江协凯定为利益一致的行动团体,“通过浙江协凯买油会更加谨慎,基本上轻易不会和它们做生意。”国内某油脂企业人士称。“他们是不安全的供应商。”
不过,新班底下的天津中盛也有自己的“促销”妙法,通常售价每吨比市场价低100元,由此吸引了不少中小客户的眼球。而他们此举的目的也很明显,是为了套现,而不是经营粮油贸易。
由于需要持续资金流转,天津中盛需要不断地“预售”和“补货”(进口),这对棕榈油的进口形成了“持续需求”,也给了马来西亚市场的棕榈油价格莫大的提振,以至于让圈内想稳步做油的中小企业很难在国际市场拿到更为满意的价格。
行业人士称,2007年国内油脂行业进口棕榈油约为500万吨,同期天津中盛全年进口量为30万-40万吨,约占行业整体份额的7%。如此计算,全年进口额则在30亿元上下,如果采取“预售+促销”的模式进行套现,再投入实际控制人惯用的资本领域,个中收益不言自明。
该人士简单估算,即使只是10%的回报(民间短期融资成本会更高),也是个不小的数字。更何况2006年以来,在证券市场的牛市行情下,“这种形式获得的绝对是暴利。”
中盛系疑惑
尽管从股权结构上看,天津中盛早已和香港中盛粮油毫无关系,但有意思的是,被王伟旗下公司收购后,天津中盛的名号却并未变更且一直延用至事发。
作为国内精炼油的巨头,中盛粮油在期货市场上曾经颇有名气。
中盛集团1998年成立,总部在香港。集团旗下有4个全资控股公司。产业涉及粮油生产加工、国际贸易、中转仓储、港口分销等业务以及投资、IT、生物化工、汽车仓储等多种领域。“未来5年内,中盛集团将成为以粮油产业为龙头的多元化的国际集团。”
如果说到中盛集团以及中盛粮油的掌门人,就更不陌生了。现任集团总裁廉华,在2004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以0.79亿美元资产排名第197位。
“廉华估计算是运气最差的,当年要上市,上市了就得公告自己的期货亏损,结果一下子就再起不来了。”一位对早期中盛粮油熟悉的期货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没有2004年10月12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也许今天中盛粮油的日子会惬意许多。
但是,上市后一年,中盛粮油就因为在美国芝加哥(CBOT)大豆和豆油期货合约上做错方向而导致巨亏。据知情人士透露,中盛粮油在早年间风光时期赚了钱,也投资了一些固定资产,其中包括天津中盛。
由于投资了实业,这与中盛粮油早年的纯贸易事务截然不同,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日常经营成本支出都加重了集团运营负担。2006年,两家地处镇江和东莞的大型精炼厂相继转手他人,2007年,天津中盛亦被出售以缓解集团资金紧张局面。现在中盛粮油“只是个壳而已”,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从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香港中盛粮油一再披露,由于中国及国际食用油市场出现不利状况,上市公司总资产产生重大损失。出售旗下资产,已成为集团公司套现的最有效方法。
此前,2006年3月和6月,香港中盛粮油分别向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出售了其核心资产——中盛粮油(东莞)和中盛粮油(镇江)两大精炼厂。
曾为香港中盛粮油的子公司,彼时的天津中盛主要经营食用油精炼及分提业务。出于集团需要,天津中盛最终难脱转让命运。
骗局背后
三方协议,实为两方代表?当那些江浙贸易企业(代理公司)发现货款全无的时候,天津中盛与委托代理公司的关系才让受托代理公司恍然大悟。
实际上,王伟接管后的天津中盛早已失去了其昔日经营和流转的功能,沦为浙江协凯的一颗棋,成为其流转仓库。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此次受害的外贸企业虽多为国内大型公司,但都不是粮油圈熟知的贸易企业,换言之,受害的都是圈外人。
“他们对粮油行业了解不够,专业知识也有限,对这其中的利益关系更是一头雾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脂公司人士分析,“试问,三方协议,两方为利益行动一致人,谁也不会轻易签署这种协议。”
在粮油行业摸爬滚打十个年头,该人士还透露了一个细节,行业圈子里做生意,通常比较认同大企业品牌,如中粮、中储粮等等。圈子里的公司一般不会跨出圈子做生意。
“天津中盛被收购一年多了,到现在,我仍然不清楚和它做生意,公章上印的到底是天津中盛还是浙江协凯。”他说,“像天津中盛,已经深深印上了浙江协凯的烙印,那么代理方在进行代理生意的时候,就不得不注意这一点。这样一来,真正粮油行业内的代理公司根本不会趟这滩浑水。”
据了解,这些业外的贸易公司与天津中盛及关联公司的代理费用远远高于行业一般代理水平1%。浙江协凯,本身也不是因为(需要)棕榈油而做(交易)油,而是为了钱,它看重的不是植物油市场。
显然,受牵连的代理公司,如果不是图更高收益,不会和浙江协凯做生意。更何况同处江浙一带,这些代理公司对浙江协凯也应早有认识、甚至早有合作。
实际上,浙江协凯玩转南北方市场主要通过两个公司——宁波杉科和天津中盛。只不过天津中盛因为是个实体公司而更加引人注意。宁波杉科在广州也同样有个类似天津中盛的中转库——东马罐区。
不过所幸,这次骗贷、诈骗事件,对粮油圈影响并不大,也没有传统的代理公司受到拖累。事发之后,反而肃清了整个市场。业内人士据此分析。
如果真如众家所猜测的那样,关键人物王伟携款潜逃,那么巨款最终流向了哪里?期货界人士分析称,以2007年以来农产品的牛市行情看,应该可以排除王伟及其下属公司因期货交易失败致巨亏的可能。
但是,从王伟本人的经历看,很可能与节节下挫的股市和疲弱的房地产市场难逃干系。这对解释其此前盗买客户储油套现以弥补投资和经营损失提供了合理依据。
像浙江协凯这样,不是为了经营植物油而从事植物油贸易的公司,不止一家,而浙江协凯及天津中盛此前危机,也给行业内此类公司敲了警钟。如今王伟和协凯倒下了,但是,下一个疯狂的资本赌徒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