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大豆:阶段性顶部或将形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7-10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的豆价已逐渐透支美国后期天气的利好,再加上恐高心理的进一步加剧,市场参与者的持多心态极为脆弱,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造成崩溃式下跌。消息总在行情后,或许敏感的市场已经感觉到潜在的利空,并且重新审视已存的利空因素。诸如美豆生产好于预期、中国大豆需求放缓等等,这些曾经被利多掩盖的基本面利空经过量变到质变,终于发挥报复性的威力。因此在各种隐性和显形利空因素主导下,国内外豆类市场的前期高点或将成为阶段性顶部。

    一、美国大豆生产或将好于预期,过高的天气升水将被挤去

    6月初至7月初的这波CBOT大豆上扬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结为天气。但事实上,市场对天气对美豆生产造成的损害程度预期过高,从而建立了过多的升水,但实际情况或许并不像市场想象得糟糕。一方面在播种面积上,USDA6月30日公布的数字高于市场预期。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大豆播种面积为7453万英亩,高于市场平均预计的7436万英亩,说明市场在天气对播种面积造成的损害预期方面过于悲观。而我们还注意到,美国农业部6月30日公布的报告的调查时间主要在6月前两周,对后期水灾造成的玉米播种延迟而改种大豆的情况没有完全掌握(因为玉米是先于大豆播种的,错过播种季节的玉米地块可能会改播大豆),这可能成为后期USDA调高播种面积的“借口”,因为USDA表示,在7月的第一周将对美国中西部的六个州重新进行调查。因此美国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依旧存有变数。另一方面,市场对天气对大豆单产的损害预期也可能过于悲观。美国农业部根据近几年的单产趋势水平,预计今年的美国大豆单产为42.1蒲式耳/英亩。但涝灾、阴雨对大豆造成的损害显然没有被USDA考虑进去,而市场则做出了反映,1300到1600美分/蒲式耳的涨幅将天气担忧情绪尽情宣泄在盘面上。可事实上,我们认为情绪化的市场反应也许过度。我们知道,“旱灾一大片,涝灾一条线”,水灾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天气的转晴及水位的下降,土地反而因墒情好而更适宜作物生长。即便目前美国大豆生长暂时落后于往年,并不见得后期单产就一定减少。

    二、中国大豆进口步伐或将放缓

    从需求上看中国显然是推动世界大豆价格上涨的最主要的力量。但在今后几个月,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速或将放缓。一是中国大豆产量将恢复性增产。今年由于政府对大豆种植的倾斜政策以及大豆价格高昂使大豆种植比较效益明显,今年我国的大豆生产将较好恢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预计,今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50万公顷,较2007年的802万公顷增加148万公顷,增幅18.52%。预计2008年中国大豆的产量为1650万吨,较2007年1300万吨增长350万吨,增幅26.93%。二是前期进口数量大,目前库存充足。据海关统计,2008年1—5月份,我国进口大豆达到1365.1万吨,同比增加16.96%。需求虽然刚性增加,但显然增速不会这么快。庞大的进口大豆和豆油都沉淀在对后市看涨的流通环节里。加之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内外大豆和豆油价格长时间倒挂,打击了进口商的进口热情。三是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使得进口商后期“惜购”。在外盘上涨阶段,看涨后市、进口囤货、等待价格进一步上涨而获利成了去年国内大豆和豆油进口商的主要经营策略。而国内进口商的积极进口被外盘视为需求旺盛而进一步导致价格上涨。但进口量的增加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消费,囤积在流通环节的庞大大豆和豆油库存最终使进口商的销售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了近期的外强内弱,期强现弱。而一旦外盘下跌,进口商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将发挥作用,进而产生价格下跌—进口需求恶化—价格再度下跌—进口需求继续低迷的自我加强循环。

    三、今年世界大豆和油籽供应增加

    当今中国进口渠道并非只有美国,中国大豆进口还有另一个来源——南美,而油脂进口也有另一个重要来源——东南亚。今年,巴西的大豆继续刷新历史新高,突破6100万吨,增产势头依旧强劲,被罢工延迟的阿根廷大豆早晚要进入国际市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也继续刷新历史记录,良好的种植收益使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棕榈树多年生特性使得只要不出现严重天气灾害,棕榈油产量就可以“刚性”增加。另外,还有油菜籽,从中国到欧盟、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几乎所有的主产国都在增产。退一步讲,即便美国大豆减产,也不足以改变世界油籽供应恢复的局面。

    四、原油价格或将阶段性见顶

    原油被视为几乎所有商品价格涨跌的风向标,当然对于大豆也不例外。一方面原油的上涨增加了大豆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豆油生物柴油概念炒作得以深化。但目前看原油价格或许阶段性见顶。一美元利率已经处于2%的低位,再度降息的空间和可能性不大。二国际上原油需求的增加部分有一半在中国,而我国已经开始对国内经济进行调控,比如提高成品油价格,以及潜在的加息使经济发展进度放慢等都将使原油消费增速下降。三虽然原油价格暴涨,但据统计,目前产量仍然大于需求量,根据美国能源署最新预计,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8638万桶,日供给量为8654万桶。所以欧佩克把原油上涨归结为炒作。

    在目前大豆供应预期增加,供需格局改善的大背景下,大豆的看不见顶的上涨已经有炒作泡沫存在的嫌疑。当然,供应的是否真如预期,还要积极关注美国大豆关键生产期的天气以及最终的产量。不过那是8月份以后的事情了,目前的回调似乎在劫难逃。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