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因素的分析
一般养殖户蛋鸡成本项目包括:①饲料成本费;②雏鸡成本费;③劳务工资费;④疾病防制费;⑤燃料费、水电费;⑥固定资产设备、房屋折旧费;⑦销售费等。其中任何一项变化,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鸡蛋的成本费变化。在生产成本费构成中,主要的是饲料费支出,占总支出的60%-70%,第二项是雏鸡费,占15%-20%。其次是疾病防制费和销售费用等。
1.1饲料费用
养鸡的饲料费,舍饲生产费用的比例最大,占总支出的60%-70%,是决定鸡蛋价格的主要成本。鸡蛋作为一种禽产品,实质上是饲料的转化物,对养鸡户的影响最大。其中,玉米和豆粕是鸡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的主要构成原料,分别占全价料(蛋鸡料)的60%-65%和20%-25%。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饲料成本的变化,进而影响鸡蛋价格的波动。而国家农业政策的改变、农业收成情况,饲料行业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又将直接影响饲料价格的变动趋势。因此,饲料成本是影响鸡蛋价格的主要成本。饲料价格指标的变动规律是研究鸡蛋价格成本因素的主要内容。
1.2雏鸡费用
雏鸡费占饲养总支出的15%-20%。例如,白壳蛋鸡,每只雏鸡按2.3元购入,90%的鉴别率,90%的育成率,折合每只雏鸡2.8元;褐壳蛋鸡,每只雏鸡按2.5元购入,95%的鉴别率,92%的育成率,折合每只雏鸡2.9元;在品种繁多的优良鸡种中,每个品种在生产性能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选择到适应本地和自身饲养条件的鸡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条件下,就可增加10%-15%的经济收入。
据调查雏鸡价格有随蛋价一同波动的特点,雏鸡费用对蛋价的影响具有潜在的长远性,尽管我国有完善的种鸡管理条例,但在这些条例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机制,部分种鸡场提供的雏鸡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受鸡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禽脑脊髓炎等垂直传播疾病污染严重;受大肠杆菌、鸡马立克氏病毒、绿脓杆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早期感染严重;受鸡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性疾病的影响严重,使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太低,导致这些疾病的免疫难以获得良好效果。
因此,雏鸡成本所体现的雏鸡的品质高低关系到未来鸡群的生长速度、产蛋量、抗病力、成活率等经济指标的效益,是影响鸡蛋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1.3疾病防制费
用于鸡病防制和治疗的各种疫苗、检疫、消毒、药品等费用以及专家咨询费。随着蛋鸡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饲养环境的逐步恶化,舍内有害气体(NH3、CO2、H2S)浓度超标,种种因素诱发了一些非条件性疾病和非典型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使得产蛋鸡死亡率上升、产蛋率降低、蛋品质下降,疾病发生的种类与频率都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导致疾病防制费占饲养总成本的构成比例出现了明显提高,养鸡户感叹鸡病太多药费支出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4年春发生的禽流感,由于疫情的蔓延,造成大量产蛋鸡死亡或被屠宰,同时养鸡户因惧怕禽流感而不及时补栏,使产蛋鸡存栏量明显下降,造成蛋鸡生产出现波动进而影响鸡蛋价格的稳定。
1.4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包括鸡蛋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及销售员的工资。销售费用是鸡蛋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部分。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农户有时并不直接向最终消费者或用户销售产品,而是借助于中间商进行转卖。随着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产销区之间关系的日益紧密,以及道路交通费用的不断提高,流通渠道的畅通与否,是目前市场鸡蛋供需缺口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销售费用的成本将明显提高。
1.5其它成本费用
对农户养鸡而言,有许多项目不计入成本,如人工费用、禽舍折旧等,因此产区农户的总成本偏低,造成鸡蛋价格较低。
2、给因素的分析
影响鸡蛋供给的因素有:①鸡蛋的生产量变动;产蛋母鸡的总数;育成鸡中不同月龄鸡的比例;②饲养规模;③生产技术的变动:品种特性、饲养管理技术等;④各地鸡的疫病流行情况;⑤政府的政策;⑥国内经济状况和贸易;⑦鸡蛋的出口情况等。
2.1蛋鸡饲养规模的分析
2.1.1规模效益的分析
养殖户确定什么样的饲养规模,关系到经营者资金量的投入多少以及产生什么样的规模效益。经营规模过小,平均的经营成本过高,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达不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相反,如果经营规模过大,引起生产管理和销售困难,反而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我国蛋鸡业十几年来之所以出现大起大落的状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户在蛋鸡养殖规模上的盲目性。不少农民看到别人养鸡赚了钱,不管自己条件如何也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大大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常见的情况:
①饲养密度过大:蛋鸡的适宜密度为8-11只/平方米,但有些养殖户受利益驱使往往养殖密度过大,有的达20只/平方米,造成鸡群拥挤,生长缓慢,死亡率高。
②设备不足:由于饲养密度过大的原因,造成鸡只争食抢水,死淘率很高。
③市场销售困难:由于受市场需求、产品加工能力弱或销售渠道的制约,致使产品积压严重,相互恶性竞争,鸡蛋价格下跌。
因此,蛋鸡养殖户必须要根据自身客观经济技术条件,切忌只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略了各项配套措施和管理的要求,否则会导致鸡群发育差、死亡率高、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
2.1.2合理的确定饲养规模
饲养规模大小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应从资金、市场前景、饲料来源、饲养能力、技术措施等方面考虑。饲养数量大,承担的风险就大,遇到市场价格波动和管理不好时,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一般鸡场而言,以中等规模为宜。
以上分析表明:养鸡的饲养规模直接决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市场鸡蛋的供给量,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最大,是影响鸡蛋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逐步增大,鸡蛋产品的供给量不断增加,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鸡蛋价格会呈现下降的趋势。
2.2鸡蛋生产量变动的分析
由于鸡蛋生产从购入雏鸡到产蛋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养殖户对其生产的调节会滞后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引起蛋鸡行情的周期性变动。因此,鸡蛋产量的变动是影响鸡蛋价格的重要因素。蛋鸡的产蛋量现在一般指母鸡在统计期内的产蛋总重量(千克/只)。产蛋量的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蛋鸡本身的生物因素和人为饲养管理条件因素的双向作用,主要因素有:
2.2.1蛋鸡生物学特点对产蛋量的影响
现代的蛋鸡品种需4-5个月的时间结束育雏、育成期,20周龄以后便进入产蛋期。若5个月龄开始产蛋,产蛋率是50%,从第6-11个月龄开始产蛋率可达90%,到12个月龄产蛋率下降到80%,产蛋高峰一般能维持5个月的时间,到第16个月龄后,产蛋率下降到70%以下时,养鸡户开始淘汰蛋鸡。蛋鸡的生物学过程,直接影响到鸡蛋供应与价格的变化。
一般将蛋鸡开产后达80%产蛋率以上的时期定为产蛋高峰期。现代蛋用鸡的产蛋高峰期很长,一般可达6个月。高峰期的产蛋率与全年的产蛋量呈强正相关,所以要想鸡群产蛋量高,就必须提升高峰期的产蛋率和维持高峰期的时间。产蛋高峰,鸡蛋供应量大,蛋价降低,产蛋低谷,鸡蛋供应不足,蛋价回升。
2.2.2产蛋季节对产蛋量的影响
产蛋季节对产蛋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上。温度和湿度对产蛋率、蛋重、蛋壳品质和饲料的转化率都有较大影响。产蛋鸡最理想的舍温是15℃-25℃,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0%-65%。春季气候逐渐变暖,是鸡群产蛋最适合季节,进入产蛋的旺季,供应量增加,鸡蛋价格下降;夏季气温较高,气候炎热,影响产蛋鸡的采食量,致使母鸡的产蛋率下降,进入产蛋的淡季,产蛋量和上市量都会有所下降,供应量减少,鸡蛋价格上升。
2.2.3饲养技术对产蛋量的影响
养鸡生产中的饲养技术是养鸡成功的关键。决定饲养水平的指标一般有:①料蛋比;②死淘率;③产蛋量;④存活率。
目前我国一般饲养条件下,每只蛋鸡年产蛋量15-16千克,料蛋比2.8∶1,死淘率20%-30%,条件好的企业,每只蛋鸡年产蛋量18.5千克,料蛋比2.35∶1,死淘率10%;而发达国家的每只蛋鸡年产蛋量19千克,料蛋比2.20∶1,死淘率6%。从生产的角度看,通过科学饲养,提高蛋鸡单产水平,就可满足市场需要,应避免再盲目扩大数量,造成蛋鸡生产的大波动,影响蛋鸡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外养鸡发达国家来看,几十年来,养鸡数量并没有增加,甚至减少,但鸡蛋产量却稳中有升,原因就是蛋鸡单产水平的提高。相关生产指标的计算如下:
死淘率(%)=(死亡母鸡数+淘汰母鸡数)/(入舍母鸡数)100
产蛋期料蛋比=产蛋期总耗料量/总蛋重
2.3疫病流行对产蛋量的影响
目前,我国蛋鸡饲养场(舍)的布局弊端颇多,使用年代越长的鸡场(舍),环境污染越严重,尤其是一些养殖大村、大户。庭院养殖和小而全的管理方式,进鸡、用料、污物处理、免疫制度等杂乱无章,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疾病交叉感染,养鸡户对鸡综合保健意识淡薄,卫生防疫意识差。同时大环境不断变化,鸡场或鸡舍周边的大环境被病源严重污染,病源从地表、空气、各种媒介物全方位传播,流行性疾病不断发生,已造成的损失或潜在的危险非常严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传统鸡病未得到很好控制,时有暴发流行,常以非典型病例出现:传染性喉气管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腺胃炎、禽脑脊髓炎、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新病不断发生,对蛋鸡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另外现在流行的鸡病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鸡病的诊断防制更加困难。
以上这些因素,使养鸡业疫病控制形势严峻,重大疫病危害严重,鸡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产蛋母鸡的总数严重下降,对市场鸡蛋供应和鸡蛋价格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重大疫病的发生,从心理上给养殖户的未来预期造成影响,进一步影响饲养规模和产蛋量。因此,鸡的疫病流行情况是影响未来鸡蛋供给,造成蛋价波动的较大因素之一。
2.4其它因素分析
如政府的政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情况、鸡蛋的出口情况等。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对我国的鸡蛋市场产生较大的冲击。与国外相比,我国蛋鸡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表现明显,并且入世后,国外廉价大豆、玉米进入国内市场,饲料价格将会下降。这些都会促进我国鸡蛋出口的增长,也会使国内长期低迷的鸡蛋价格出现较大的反弹。
3、需求因素的分析
养鸡的经济效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供过于求时,蛋价下跌,相反会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活动以市场为中心,以社会消费需求为导向。鸡蛋目标市场的人口总数、人们的收入情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动情况,决定了目标市场对鸡蛋的社会需求量和市场购买力的大小,从而决定了养殖户生产规模的制定。影响需求的因素: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③鸡蛋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⑤消费者的饮食习惯;⑥消费者未来消费的投向等。这些因素共同对鸡蛋需求量产生影响,改变供求关系,引起鸡蛋价格的变化。各因素分析如下:
3.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的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都会增加社会对鸡蛋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分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两个内容。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鸡蛋产品的结构和品质存在潜在需求趋势,使得未来蛋鸡业在鸡蛋的深加工和特色蛋的生产经营上有较大的发展,使鸡蛋产品成分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美容、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增加鸡蛋的科技含量,提升鸡蛋的附加值。
3.2鸡蛋及其可替代产品价格行情的影响
3.2.1鸡蛋本身价格
鸡蛋的消费价格是影响鸡蛋人均主食消费数量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讲,人均主食消费的数量将随着消费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反之则上升。也就是说,鸡蛋的人均消费量与消费价格之间应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同时,鸡蛋的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幅度/价格的变化幅度)应为负值。
3.2.2可替代产品价格
尽管鸡蛋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也有一定的需求弹性。如肉鸡、猪、牛、羊肉、牛奶水产品等鸡蛋的替代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鸡蛋的需求,一般来讲,在鸡蛋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竞争品价格的下跌,会使消费者增加竞争品消费,从而减少鸡蛋消费;反之,居高不下的猪肉和其他肉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鸡蛋的消费。鸡蛋的人均消费量与竞争品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3.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影响
作为普通消费品,鸡蛋消费和消费者收入之间的关系应该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在鸡蛋消费水平较低的阶段,它的消费和收入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即增加收入会导致鸡蛋消费的增加;反之,消费会减少。第二,在鸡蛋消费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它的消费量反而出现下降,此时鸡蛋消费量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3.4消费者消费习惯变化的影响
主要受地区与消费季节的影响。如季节因素的影响:夏季人们饮食偏清,对鸡蛋替代品猪牛羊肉的消费减少,鸡蛋需求增多,鸡蛋价格升高;反之,冬季则消费量相对减少,蛋价降低。消费旺季的影响:每年的春节、中秋、国庆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无论是鲜蛋的直接消费或是加工需求都显著上升,需求旺盛,使蛋品市场需求进入一个高峰期,鸡蛋价格升高。这种阶段性需求的特点,使一年中不同季节鸡蛋销售价格常常不同,因此养殖户要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安排生产,使养鸡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蛋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例如,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居民喜欢吃无公害绿色鸡蛋,则对鸡蛋的产品质量和品种的需求有增加的趋势,是鸡蛋潜在的一种需求的表现。
3.5消费者对产品的投向趋势
由于住房、医疗和文化教育的改革措施的变化,居民用于这类的支出的比例发生改变,使得人们的消费热点发生转移,用于食品的消费金额就会发生变化。若用于这类的支出的比例上升,则造成鸡蛋消费增长的缓慢,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鸡蛋需求的增长。
以上分析表明:鸡蛋社会需求和消费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市场供求的平衡,是影响鸡蛋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