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与豆粕再现“跷跷板”形态
当前,国内大豆压榨利润较3、4月份大幅下降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截至5月21日,中国粮油商务网跟踪数据显示,广州、张家港、日照等地区理论压榨利润仍亏损32~95元/吨,而东北地区则处于184~344元/吨的高利润区间。由于国内压榨利润维持在亏损边缘,使豆粕对豆油的压力没有明显放大,但是豆粕具有较强的抗跌性,豆油则必然表现偏弱。近段时间豆油仍是获利主体截取中国粮油商务网积累的2006年以来的现货油值比数据图,可以得出结论,出品率不足20%的豆油产品,所占油厂压榨利润的比例一直在30%以上,且一度超过45%。根据5月21日最新的豆粕平均价格3916元/吨、一级豆油价格11257元/吨计算,油值比在37.97%。当前,油脂企业大多希望将油值比稳定在36%左右水平,即心理上要求豆粕继续上涨,豆油小幅回落。而从图表上看,在此水平处,曾一度对豆油市场形成支撑。根据最近趋势可做简单假设,若一级豆油价格处于11000元/吨,要保持36%的油值比,豆粕价格需上至4160元/吨,而在当前大豆成本价格一直延续稳定的状况下,理论压榨利润亦在以上价位处得到略有赢余目标而形成市场均衡。虽然以上仅为假设,但是从侧面说明,若豆粕继续走高,在没有超过4150元/吨之前,理论上豆油市场实质压力并不来自于豆粕,而且豆油市场在11000元/吨整数价位处具有较强支撑力。而即便豆油回落,在理论上,其占利润获得的比例也较其产出比率偏大,即利润获得上豆油的比例依然占主要地位。
油厂定价策略将侧重于需求油厂除了运用从利润获得相关的角度对油粕定价以外,豆粕与豆油的实际需求,也是企业定价的重要衡量标准,而且其随意性较强,由于其掺杂了企业对未来市场走势的看法以及销售策略,因而不易被市场掌握。不过,豆油与豆粕具有较为固定的需求旺季与淡季,在不同时间段里,企业对油粕双方侧重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豆粕应用于饲料养殖,因此其需求跟随养殖业非常明显,往往在节日之前生猪、水产养殖补栏等大幅增加之时,豆粕需求将放量,当前豆粕需求便是如此。而豆油市场,只有在节日临近方有大量消费需求,今年政府部门将以往较为集中的五一黄金周等节日分解,使豆油的需求在此阶段减少,而最近几个月再无大型节日,豆油处于消费淡季。由于油粕需求淡旺季差异明显,豆粕近期成交优于豆油,因此变现利润倾向于豆粕,这也使企业挺价倾向于豆粕而非豆油,同时,处于消费淡季的产品很容易因需求低迷而产生恶意竞争,这进一步使价格下探。
期货市场重视油粕套利关系由于大豆、豆油、豆粕三者之间存在压榨利润及油值比关系,期货市场常借此进行套利操作,尤其在近日现货面风险偏大,前期现货损失严重的企业厂商,利用期货有所增多。大豆的出品率决定了油、粕价格应处于一个相对正常的比例,当这种比例出现较大的偏差时,压榨厂商就会进行油粕套利交易。截至5月21日,大连期货盘面计算出来的压榨利润为负202.07元/吨,而油值比为39.15%。由于油值比明显偏高,利润亏损,油厂大多做出卖豆油、买豆粕的套利交易,亦有大型集团不断调整套保头寸中的油粕数量比,适量增加了豆油的空头头寸,或减少了豆粕的空头头寸。由于进入期货市场的豆粕多单或豆油空单增加,使期货市场出现宽幅震荡,这便直接影响现货商交易心理,近日期货的粕强油弱状况便与这一因素有关。
由于豆油与豆粕仅以压榨利润作为关联,因而其相互关系较为单纯,但夹杂供需以及销售心理以后,其关系面略显复杂。仅从以上豆油与豆粕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理论上,因需求基本面不同、压榨利润偏负、油值比高位等问题,豆油略偏弱,但已经接近价格支撑点,下探空间暂时有限。
一周热点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场一周聚焦:雷亚尔汇率上涨,大豆价格连续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场一周要闻:原油市场暴跌,油籽市场涨跌互现
- 2021-03-19数据赋能养猪新时代! ——省饲儿燃启智能育肥新希望&养猪机器人下线仪式
- 2021-03-19中美外交峰会举行前,中国连续三天大笔买入美国玉米
- 2021-03-19阿根廷农户已预售1189万吨大豆和1910万吨玉米
- 2021-03-19截至3月17日,乌克兰玉米出口已达1500万吨
- 2021-03-19南美专家:2020/21年度阿根廷玉米收割工作完成3到4%
- 2021-03-19阿根廷降雨放慢玉米和大豆作物恶化速度
- 2021-03-192021年3月18日世界主要期货收盘价格一览表
- 2021-03-19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最新统计:对华销售总量同比增长1.9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