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5月14日,省外经贸厅、省农林厅等四个厅局联合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全国外贸行业、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专家和官员,为我省300多家企业集体“充电”,共谋国际市场高门槛下江苏出口食品、农产品高增长的策略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面临“高门槛”
“突发事件接连不断,主要进口国纷纷对我出口食品采取苛刻的贸易壁垒措施”,这是多位专家对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新形势的共同判断。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陆永贵梳理,自2007年以来,被国外炒作的我食品安全事件超过20起。尤其是今年发生的日本“毒水饺”事件,更在《肯定列表制度》基础上设置新障碍。按新规,我对日出口农产品若首次抽查不合格,第二次抽查面将扩大到30%,再有问题,第三次抽查50%,到第四次,检查面就变成了100%。
贸易壁垒的层出不穷,必然阻滞我出口步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边振瑚说,近几年,我国受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农产品达90亿美元。国家质检总局专家毕克新举了两家对日出口企业的例子,一家的鸡胸块样品因加热不彻底,另一家的鸡肉样品被DNA检测法查出含有猪肉成分,结果都被判不合格而被停进口。江苏作为农产品出口大省,对日出口在全部出口农产品中的份额由“十五”期间的三分之一降到四分之一。今年1-3月,江苏检验检疫系统受理输日食品农产品报检货值同比减少20.7%。不少企业无奈地说,对日本出口越来越难做了。
直面农产品出口“软肋”
我国农产品年出口300亿美元左右,在全部出口货物中约占5%。但有两点得关注,一是出口规模列世界第五位,二是社会效应,每出口1亿美元,就涉及18个人就业。另一方面,根据边振瑚判断,今后相当时期内,发达国家仍将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找准“软肋”、“强身健体”。
江苏的食品、农产品出口已形成特色。去年我省农产品出口达到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加工品占比达到54%,园艺产品、畜禽产品、特粮制品和水海产品四大支柱产品居出口主导地位,占比近90%。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全省1066家有出口实绩企业中超千万美元的有35家。但总体看出口规模偏小,出口总额只占全省出口的0.8%,产品大多处于低端环节,企业实力不强,经营分散,年出口百万美元的占了75%,应对技术壁垒能力弱。陆永贵说,在国外炒作中国食品安全大气候仍然存在情况下,源头污染控制对我省企业非常重要。去年,出口日本的生姜被查出含有“666”农药残留,而“666”在我国已禁用了20多年,这表明我们的企业源头污染等控制能力还不强。
多方位探求“破壁”路径
“对外国的食品、农产品进口限制要有平常心”,在边振瑚看来,发达国家健康消费意识很强,关键要有“破壁”之策。
通过“公司+基地”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是专家们指点的共同招术。省外经贸厅副厅长笪家祥表示,基地是农产品出口“第一车间”,我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各种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注册,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此,省里将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促进作用,比如,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信用险保费等补贴。毕克新以案说理,山东省安丘市通过行政推动,实施种植区域化连片管理,建成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优质畜产品基地,对农药化肥供应实行备案和市场准入,形成与农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33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年出口1亿多美元,今年仍稳定增长。这对江苏企业不失为“他山之石”。江苏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处长陈忘名介绍,基地建设在我省已经破题,建成备案基地677个,包括蔬菜、水产品、蜂产品、紫菜、乳猪等。
增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对农产品出口至关重要。陈忘名从多年从业经历中得出结论:不少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问题就出在原料上。事实上,我省不少企业尝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甜头。泰州一家脱水蔬菜生产厂去年花100多万元进口检测设备,和日本进口商商定,费用从货款中分期扣除。“有了这台设备,现在就不那么提心吊胆了”。负责质量检验的刘女士说,今年前4个月对日出口已达100多吨,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
市场多元化可以有效化解农产品出口风险。我省农产品超过2/3销往日本、欧盟和美国,企业回旋余地较小。去年,苏中一家米制品企业出口日本米粉中被检出转基因成分,被取消进口资格,由于市场只在日本,结果已关门歇业。相反,连云港一家速冻蔬菜厂表示,最近两年,他们积极开拓俄罗斯、澳大利亚等新市场,今年出口数量和金额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