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利多方面的因素来看,美国农业部一改前期对大豆极度看空的倾向,在新的月度供需报告中对大豆作出了极为明显的利多预计,报告预计美国2007/2008年度大豆结转库存为1.45亿蒲式耳,较上月报告减少1500万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测的1.52亿蒲式耳平均值,而对2008/2009年度的预计也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报告预计2008/2009年度的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为1.85亿蒲式耳,市场平均预计的水平在2.73亿蒲式耳,调整幅度之大出乎市场预料。与此同时,近期对大豆市场影响较大的利多因素是关于阿根廷罢工的消息,由于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三大大豆生产国和最大的豆粕、豆油出口国,其出口市场的关闭必然会对短期国际市场的供应产生重要影响。第三个利多因素就是目前国内高涨的CPI指数,据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止跌回升,涨幅达到了8.5%,从分类数据看,前期一直推动CPI上涨得食品价格环比出现下降,但CPI指数却继续走高,通胀蔓延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结构性通胀开始向全面性通胀转变,这对国家调控增加了难度。此外,从美国种植区的大豆种植情况来看,似乎也不容乐观,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一期生长报告显示,截至到5月11日,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仅为11%,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26%,也落后于5年平均的29%。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去冬今春的严重旱灾,大豆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吉林、黑龙江和辽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受旱面积超过1亿亩,播种进度也明显落后于去年同期。
从利空的情况来看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国际整体宏观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美国次贷危机的余波依然未了,目前全球100多家大型银行及券商次贷相关资产及信用损失累计已达3230亿美元,最近公布季报的汇丰控股、日本瑞穗集团、美国国际集团等都显示次贷损失还在加大,更为关键的是,美国房价目前依然没有出现见底迹象,花旗银行预计次贷危机至少将持续到2009年,这使得大豆走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次,季节性供应的压力仍然不容忽视,巴西农业分析机构Celeres周一报告显示,截至5月9日巴西2007/2008年度大豆收割完成96%、售出68%。阿根廷方面尽管受到农民罢工影响,但是由于贸易商和出口商前期储备了较多库存,因此短期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并不会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价格长期高企,市场需求也明显受到遏制,据称4月份中国约进口了239万吨大豆,比上年同期减少了9.8%。目前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也继续增加,截至5月9日我国主要港口库存预计在340万-360万吨。
从技术上来看,尽管国内市场近期出现了大幅反弹,但是截至到昨天,期价反弹的幅度正好是前期下跌的0.618反弹位,而国际豆价甚至还没有突破4月的高点,目前形态上依然只能定义为高位宽幅振荡,最终的走势趋向还需要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