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收购态度太冷淡
作为大豆最直接的需求群体,油厂的影响不可替代,并且其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大豆价格的走向。但现在的情况是,多数产区油厂对于原料收购相当谨慎,甚至可以说十分冷淡。以黑龙江省为例,目前哈尔滨地区主要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集中在每吨(下同)4900元,周边地区粮点大豆毛粮收购价格集中在5000~5040元之间;齐齐哈尔地区主要油厂大豆收购价格集中在4900元左右,周边粮点毛粮收购价格在5000~5100元之间;牡丹江地区主要油厂收购价为5000元,周边粮点毛粮收购价为5000~5040元。从报价中可以看出,各地油厂收购价格均明显低于其周边粮点的价格,充分体现其收购态度的冷淡,而这也使其丧失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厂门成交量急剧缩水。
压榨亏损进料变谨慎
如果说油厂是推动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那么,油脂产品则是制约这种动力的关键命门。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油厂均处于亏损状态,主要由于豆油终端市场需求低迷,油厂库存积压,加上国家持续打压油价的决心,导致其销售情况一落千丈。据中国大豆网数据显示,按照4月29日产区4900元的油用大豆收购价格、3725元的国内豆粕销售价格,和12100元的四级豆油销售均价计算,油厂的理论压榨利润在-133元左右。可以看出,油厂实际生产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仍在当前大量采购价格处于相对高位的原料大豆,对于油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笔者认为,提高压榨利润的关键在于需求,一旦需求好转,油厂对于大豆的推动作用必将得以体现。
期价回调短期不看好
本周一,CBOT大豆期价受技术性抛盘压力以及阿根廷农民推迟罢工时间打击再次大幅收跌,5月合约下跌42.2美分,尾盘收于1283.4美分/蒲式耳。7月合约下跌39.6美分,收于1297.4美分/蒲式耳,这也是自上周三以来美盘连续四次收跌。从盘面走势来看,也是从这个时候,主力7月合约开始逐渐远离1400美分关键点位下探1300美分,或许验证了之前业内普遍对于此关键位置的猜测——恐将引起更大幅度的下跌,无论如何都将为国内市场再次蒙上一层阴影。从目前国内产区市场情况来看,美盘的连续下跌已经对现货厂商产生了一定影响,贸易商抢收的热情有所收敛,并且由于看好信心受挫,犹豫、观望甚至恐慌的心理均有所抬头,油厂则继续低调收购。因此,短期内乃至整个5月份国产大豆价格仍然不被看好,并且在多重压力作用下存在回落的可能。
进口数量逐月在递增
据中国大豆网数据来看,4月29日,国内进口大豆对应5、6月份到港成本美西为4732元,美湾为4879元,与国产油用大豆实际成本差距已经十分微小。并且,由于进口大豆出油率较高,与国产大豆相比,需求明显占据上风。这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国产大豆的部分市场份额,对其造成一定的压力。事实的确如此,有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进口大豆数量逐月递增,导致国内各港口进口库存十分充足,基本维持在350万吨左右,而由于油厂疲弱的需求,这一数字有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国产豆价视需求而定
进口大豆逐渐涌入国内市场所形成的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会继续存在,但能否真的导致国产大豆价格下跌还不能肯定。首先,国产大豆库存严重不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价格继续维持相对高位运行,因为并不是所有需求都可以靠进口大豆来解决,而市场对于食用豆的需求将会在后期逐渐显现,并且对整体豆价起到拉动作用。其次,随着后期市场需求不断好转,进口豆能否满足供应尚未可知,加上进口船期存在时间差的问题,供应出现断档存在一定的可能。因此,笔者认为,后期市场会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震荡调整,但国产大豆仍然存在看好的希望,要视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