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弱势调整格局短期仍难“了结”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5-06
     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震荡下行,区域供需差异引起南北走势分歧,相对来看北方走势较为平稳。目前沿海地区主流成交价格已跌至3580~3620元/吨,而北方油厂报价依旧坚挺,对后期原料供应及成本的担忧心理,继续给油厂惜售提供理由。由于基本面消息匮乏,国内一些油厂依然采取紧密跟盘的报价策略,其中南方沿海油厂跟盘最为积极,益海集团则是这类油厂的代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价格调整过于频繁,给其代理商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将对需方的采购热情造成一定的影响。

    供需僵持市场气氛转“空”

    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4月29日11时,蛋白43%豆粕全国日平均销售价格(单位:吨,下同)为3686元。其中,主要产区油厂平均出厂价格为3659元,主要销区市场平均销售价格为3723元。黑龙江地区豆粕售价为3600~3750元,华北、山东地区3580~3620元,江浙地区3600~3630元,福建地区3600~3620元,两广地区3550~3620元。而市场成交情况仍无明显好转,美盘上涨时部分地区交易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在区域供需差异的限制下,这种好的交易气氛并未能大范围扩展。在失去美盘支撑以后,原本就缺少基本面有效支撑的豆粕现货市场压力突增,市场气氛转“空”,供需僵持的交易格局非常普遍。由于短时间内供需基本面仍不会给现货市场提供有效的指引,所以短期国内跟盘弱势震荡的格局仍难转变。而长期走势受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及终端养殖稳步恢复的支撑,现货价格仍存在反弹可能。压力巨大美盘冲高未果美盘连续冲高未果,验证1400美分上方压力之巨大,在无重大利好消息推动的前提下,很难回补前期下跌时留下的跳空缺口,加之周边市场利空因素影响,压力不容小视。至4月28日,美盘已连续四个交易日放量收阴,对市场看多人气冲击巨大。但由于资本市场充斥着突发和意外,在目前基本面消息“真空”的背景下,周边市场走势仍是美盘的重要参考指标。而近期值得重点关注的事件主要有:首先,业内人士指出,由于英国石油工人罢工,本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可能继续攀升,而能源属性浓厚的玉米期市也必将受到拉动,加之考虑到玉米播种延误可能导致大豆面积增加,投机资金多玉米、空大豆的热情可能得到激发;其次,有传闻称,阿根廷农民可能暂时不会恢复罢工,潜在需求的减弱,可能会影响场内做多热情,但播种及阿根廷罢工的不确定可能会限制期价的深跌。

    生猪养殖热情依然不减

    据市场反映,由于近期生猪价格有所回落,目前市场生猪出栏热情明显增加,一些屠宰企业为了防止因人为因素再次引起生猪收购困难,开始通过“超重扣价”、“按重定价”等方式来反向调控生猪出栏体重,而且目前已初见成效,生猪出栏积极性有所提高。出栏量的增加将使当前紧张的供需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从出栏的绝对数量来看,虽较春节前后有所增加,可与目前市场整体需求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目前猪价回落速度缓慢,在历史高价区间内仍将运行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出栏增加虽然可能会影响5月份局部地区豆粕等饲用原料的需求量,但猪价的高企仍会使养殖方保持积极的养殖热情,在不出现大的疫情的前提下,这将给长期市场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支撑。

    供应紧张近期仍将持续

    由于近期美盘宽幅震荡的走势,使国内市场暂时失去了外部市场的明确指引,而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市场交投主体不得不把目光转移到基本面上,以寻找新的“涨跌”动能。从“成本”和“供需”这两个市场根本因素的角度分析,油厂的大豆成本和供应情况,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据中国大豆网预计,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约290万吨,但部分船期延误,实际到港量可能在260万~270万吨之间,而5月份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加之部分延期船只陆续到港,目前业内普遍预计大豆进口总量将达到350万~360万吨。而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船只均集中在5月中、下旬到港,而5月上旬部分地区原料供应情况仍显紧张。这也就意味着沿海部分地区自4月初开始的豆粕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受此影响,当地市场会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但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港带动油厂开机率增加,豆粕供应吃紧的局面也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