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走势分析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8-04-25
     近期以来,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缺乏供需基本面的支撑,表现出明显的跟盘行情,油厂持续高报低走,高价位成交水平低迷,部分地区受到油厂开工不足的影响,现货供应较为紧张,目前合同的执行以及预售是多数油厂的主要任务。由于市场对于5月份进口大豆的实际到港数量分歧性较大,因而多数饲料企业采购依然保持谨慎观望,特别是在豆粕现货频繁调价的背景下,终端采购意愿进一步下降。当前国内豆油市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呈现高位弱势下行走势,对于豆粕现货价格或有支撑作用,不过近月部分油厂进口大豆采购成本参差不齐,偏低价位者对于豆粕后期行情也将产生利空压力。

     同时,CBOT豆市逐渐向天气市转变,大豆玉米争地结果尚未最终定论,而近期产区气温回升加快玉米播种进度利好于大豆,阿根廷的问题又使得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呈现反季节增长。对于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走势,笔者认为还是以偏弱的趋势为主,特别是缺乏供需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外盘波动带动国内油厂调价,可能理解为刺激现货成交的手段之一,后期需关注国内油厂恢复开工的情况、进口大豆实际到港情况、终端采购方的库存消耗以及美盘豆价的进一步走势,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沿海地区油厂整体开机水平不高,市场供应呈现“近紧远松”格局。4月份以来,受到油脂库存水平偏高、压榨利润大幅缩水以及局部大豆货源供应偏紧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油厂的开工水平不断下降,黑龙江地区油厂应对国产豆源断档期,主动停机锁定压榨利润,辽宁地区油厂全线停机,华东以及华南地区油厂的整体开工力度也仍显不足,因而造成上述地区豆粕现货供应较为紧张的局面。但预计受到进口大豆持续到港的供应压力的影响,5月份沿海地区油厂的开机率会明显提高。有关部门预计4月份阿根廷对华装船的进口大豆数量为260—380万吨,5月份对华装运量高达360—380万吨,特别是华南地区油厂,预报5月上旬前进口大豆供应偏紧,但之后将会面临大豆集中到货的局面,如果终端需求没有明显复苏,那么当地的市场将会面临较大的供应压力。因而总体来看,国内沿海地区豆粕现货市场供应面临“近紧远松”的格局。

     其二,近月油厂进口大豆采购成本整体趋低,同时也应关注豆油市场强势调整行情。据了解,3月份以来国内沿海地区油厂采购的进口大豆成本水平整体较前期有所降低,但互相间也呈现参差状态。据悉,个别油厂采购的进口大豆成本低达4500—4600元/吨,而多数集中在5000元/吨附近;目前南美大豆出口滞缓,促使美豆出口销售呈现反季节增长,近几周以来中国买家从美西北港口采购的大豆数量不菲;按照当前的CBOT大豆期价来计算,5、6月船期的美豆完税估算成本高达5200元/吨,而同期的南美大豆估算成本为4890元/吨—4950元/吨;做为进口完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CBOT豆价近期高位宽幅振荡,而国际干散海运费却持续大幅上扬,目前美湾到南中国的巴拿马船型海运费已经涨至127美元/吨,值得关注。另外伴随着国内豆油消费需求的季节性转淡,包括散油掺兑比例的增加,国内豆油现货市场有可能会加速回落,目前华南局部地区四级豆油价格已经降至11000元/吨,如果按照4950元/吨的进口大豆完税成本来推算,豆粕估算成本高达3800元/吨,因而豆油市场的进一步走势也值得关注。

     其三,良好出口需求提振美盘豆价上涨,天气市因素逐渐体现不容忽视。对中国的良好出口需求是推动近期CBOT大豆期价出现上涨行情的关键因素。美湾地区现货基差反弹以及阿根廷农民可能恢复罢工的传闻持续为国际大豆市场提供支撑。阿根廷农民目前还没有和政府达到协议,旷日持久的僵局令阿根廷大豆出口仍处于停滞状态,市场担忧如果农民和政府的谈判破裂可能将于5月2日出现新的罢工,从而对全球大豆贸易产生阶段性的供应紧张的影响。从播种情况看,天气预报本周后期美国中西部的气温将上升,农民播种玉米的进度将加快,这些因素对大豆期价也有利好支持。另外近期外围市场的强势支撑作用也不容忽视,近日原油期价持续创下历史新高。此外CBOT大豆主力合约逾越上方阻力位加速推动了大豆期价的反弹。预计近期美盘豆价仍将呈现高位振荡态势,整体波动仍将较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