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浙江:四大因素导致食用油价大起大落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4-14  
     今年一季度浙江省食用油价格冲高回落,具体走势为:1月份浙江省食用油价格承接07年走势继续上涨,2月中旬后上涨速度加快,3月上旬创历史新高后逐步回落。浙江省物价局日前表示,四大因素导致了一季度食用油价格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据浙江省物价局常规制度监测数据显示,1季度散装菜籽油、散装大豆油、一级桶装花生油、一级桶装大豆调和油的全省(11个设区市)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7.04元/500克、7.01元/500克、118.75元/5升、68.59元/5升,季度环比分别为33.63%、32.20%、11.10%、19.01%,季度同比分别为上涨64.54%、61.82%、43.78%、45.50%。

    另据浙江省物价局的应急监测数据显示,3月7日浙江省散装菜籽油、大豆油全省平均零售价格为一季度最高点,也创下历史新高,每500克价格分别为8.19元、8.02元,比1月1日分别上涨42.4%、45.29%,比2月15日分别上涨21.69%、19.52%。3月7日以后,散装食用油价格稳步回落,至4月1日,上述两种油品平均零售价格分别跌至7.35元/500克、7.21元/500克,比3月7日价格下跌10.26%、10.1%。

    浙江省食用油尤其是散装食用油在短期内大起大落的原因,浙江省物价局认为主要存在四大因素:

    一是全球性食用油原料供需不平衡。去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美元贬值、农作物产量下降以及种植成本的上升造成包括大豆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国,也是主要进口国。豆油在我国是主要的消费食用油,由于国产大豆出油率低,国内食用油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大豆或毛豆油,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去年国际大豆和豆油的快速上涨迅速传导到国内,并带动菜籽油、花生油同步上涨,春节前,国内需求进一步放大,导致食用油价格一路上涨。

    二是外盘游资恶炒,过度透支行情,之后回落。春节以后,由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受冰冻雨雪灾害影响,可能造成国内油菜籽减产,可能带动国内大豆及豆油进口增长,利用这一预期影响,国际游资大肆宣传,一路做多国际大豆、豆油期货,并带动国内大连商交所大豆、豆油期价飙升,加上春节过后各国资本市场不景气,大量资金投入商品期货交易,极度透支豆油期价,3月初,国家要求各地督促有关企业组织好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增加小包装食用油生产和供给。受这一消息影响,美盘开始做空大豆、豆油期货,受此影响,连交所2008月9月豆油主力合约开始连续跌停,从3月4日的收盘价每吨14100元一路下跌,跌至4月1日的10406元,跌幅高达26.2%,期间,受上周USDA(美国农业部)公布2008/2009年农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影响,多头再次遭受重大打击,报告宣称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能达到7479万英亩,较上一年度的6360万英亩增加1119万英亩,增幅为18%。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凸现。由于外盘食用油价格大起大落,后市变幻莫测,国内部分食用油企业为规避风险,采取了少产油或停产的应对策略,一度造成散装食用油的价格高企和小包装食用油的供应紧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要求各地按照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货源调度工作,适时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据有关部门提供材料,3月13日到16日期间,部分食用油生产企业采用直营和代理等渠道向浙江省供应小包装食用油共计3990.14吨。浙江省部分地区如绍兴已开始抛售储备食用油, 2月28日,绍兴市粮食收储公司销售2006年产四级菜籽油225吨,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

    四是气候因素导致价格回落。据杭州市油脂公司专业人士介绍,随着天气转暖,气温逐渐超过食用棕榈油的凝结点,棕榈油已可掺入调和油中,由于棕榈油价格较低,客观上可降低调和油的价格,并带动菜籽油、大豆油价格企稳回落。4月份浙江省油脂企业将有大量进口棕榈油到岸,将会进一步抑制食用油上涨的空间。

    由于导致散装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将会继续发挥作用,近期美国农业部大豆种植面积增产报告又相对乐观,加之居民“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浙江省物价局预计全省散装食用油价格短期内还会维持小幅下跌的格局。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油料作物对外依存度高,食用油的消费量又持续上升,形势不容乐观,因此,保障大豆、菜籽、食用油生产和供应将任重而道远。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