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权威的报告也同样有随意性的成分存在,昨日USDA公布的4月份美国农产品供需报告便让人看到了其随意性的影子。
昨日,USDA的报告预测,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1.6亿蒲式耳,较3月份的预测数据增加了2000万蒲式耳。而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大豆压榨使用量为18.4亿蒲式耳,比3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500万蒲式耳;预测美国大豆出口量为10.75亿蒲式耳,较3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5000万蒲式耳;预测种子使用量为9200万蒲式耳,较3月份的预测值提高了600万蒲式耳。
虽然在主要的使用领域,USDA4月份预测的使用量都要超过3月份,不过USDA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美国大豆总使用量为30.09亿蒲式耳,较3月份预测值减少了1600万蒲式耳。
这减少的1600万蒲式耳,再加上多出来的400万蒲式耳进口量,于是USDA在这份4月的报告中将美国大豆期末库存提高了2000万蒲式耳。
投资者不禁会问,美国大豆在压榨、出口、留种等主要消费领域的使用量都提高了,为何总使用量反而降低?答案是,美国农业部改动了大豆消费的调整值。
据市场人士指出,USDA在预测大豆消费时,列举了四项,除了上述三项外,另外一项为“调整值”(Residual),而这项数值是倒推得出的。也就是说,USDA根据调查,先得出了主要领域的消费数值,然后根据现实状况估算一个总使用量,最后倒推出调整值。
所谓调整值,也可以理解为误差值,也就是主要消费领域消费量和总消费量之间的差值。这个数值的可变空间巨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USDA月度供需报告的随意性加强。3月份,USDA报告中大豆消费的调整值为7900万蒲式耳。
“有时,USDA会根据实际情况来编写月度供需报告,虽然报告的数值大多是有调查基础的,但是USDA为了不让市场过于紧张,也会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从而使供需平衡表相对较为宽松。”某国外期货公司研究员曾对《第一财经日报》指出。
不过,讽刺的是,虽然很多市场人士认为USDA的报告存在一定随意性,不过他们在分析、操作的时候依然要以这样的报告为准。“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中,也只有USDA定期的报告能成为投资的风向标,不关注这样的报告,也就没有了投资的指引。”上海一期货投资者无奈地表示。
****CBOT大豆无视利空大涨
文华财经:周三USDA公布了本月的月度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从上月的1.4亿蒲式耳上调到1.6亿蒲式耳,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从上月的 4744万吨上调到4931万吨,而CBOT大豆却无视利空的报告大幅上涨,并一度触及70美分的涨停价位,美元下跌,原油和玉米上涨,以及阿根廷罢工的潜在威胁支撑CBOT大豆价格。
美元疲软、原油高企及有关阿根廷农业团体可能重开罢工的传闻为大豆市场提供利多支撑,期价曾被短暂推高至70美分停板。技术买盘特征显著,特别是在大豆期价突破上方阻力位置之后,涨势提速。另外,市场无视USDA盘前公布的国内国际大豆结转库存量增加的数据,因此次上调本属意料中事。同时,美豆出口和压榨量预期提高也为市场看涨心理提供支撑。尽管报告的美豆结转库存量超过平均预测,但高需求预期显示市场供求基本面依然偏紧。
近期连豆近强远弱的格局,表明现货依然供应紧张,但随着南美大豆上市时间日益来临,能缓解大豆供应偏紧状况,晚间外盘大豆一度高开高走,后市风险也就越大,建议可适当高位建少量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