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产区大豆收购价回落市场有价无市
本月中旬,受外围期货市场下跌以及国内油厂停收的影响,国内大豆市场出现了快速下跌。大豆价格的剧烈波动使主产区豆农出现了恐慌性抛售,而当地油厂由于担心大豆价格继续大跌遭受损失,多采取停收策略,贸易商基本也都采取观望态度,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但应看到,目前当地大豆货源十分有限,农民手中的大豆并不多,而国内大豆库存有限,难以支撑内地加工企业开工到新大豆上市。因此,虽目前国内大豆市场整体仍表现疲软,预计4月份仍将以振荡筑底为主,但市场长期走势仍有回涨可能。
二、豆粕价格止跌反弹需求依然疲软
尽管本月下旬国内豆粕价格出现明显反弹,但贸易商和饲料养殖企业采购观望心理继续存在,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实际成交价格远远低于油厂报价。随着国内天气逐渐转暖,饲料养殖业正陆续恢复,进入四月份后豆粕需求将会明显增加,而目前饲料养殖企业前期采购的豆粕基本消化完毕,有望开始新一轮采购,将直接带动豆粕需求的增加。预计豆粕价格将会随着4月份豆粕需求明显增加出现上涨。
三、油厂加工利润缩水但仍有利可图
本月,由于国际市场豆价连续大幅下跌,国内豆油无销路、豆粕价格走软,导致油厂利润空间急剧缩小,加之对大豆和豆油的后市看不清,油厂纷纷停产以规避风险。随着下旬国内豆油和豆粕价格止跌反弹,国内大豆加工的收益也有所回升。按3月底时的油粕价格来计算,在进口大豆加工方面,按3月上旬到港的成本为5000元/吨的进口大豆计算,目前沿海地区油厂初榨收益为200元/吨左右;在国产大豆加工方面,按照当前大豆收购价格4800元/吨计算,黑龙江地区油厂平均加工收益接近400元/吨。不过,由于目前加工厂加工的国产豆多为前期收购的成本较高的大豆,油厂实际压榨效益要低于理论水平。
四、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大幅高出预期
3月31日的美国农业部公布了2008年美国种植意向报告及库存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计为3027万公顷,较去年的2575.1万公顷增加452万公顷,高于市场此前预测的2903万公顷。库存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3月1日,大豆库存总量为3886万吨,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3680万吨,也高于分析师最高预测水平3878万吨。美国农业部的意向播种面积及最新季度库存数据对后市有明显的利空影响。
五、南美大豆产量已明朗
3月份的美国农业部(USDA)供需报告中,预计2007/2008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430万吨,和上月报告持平;南美阿根廷2007/08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4700万吨;巴西2007/08年度大豆产量预计为6100万吨。可以看出,虽本月阿根廷农民罢工致使大豆出口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使美国大豆及制成品的需求阶段性增加,但总体南美大豆对2008年全球的大豆市场供应量并未减少。在南美产量尘埃落定后,北半球的产需、天气状况,将是对接下来的2008年国际大豆市场影响更深的因素。另外,3月18日的《油世界》表示,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预测将达到2.2133亿吨,低于预测消费量2.3949亿吨,尽管对巴西、阿根廷和印度等生产国产量预测改善,但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仍呈产不足需的状况。
六、我国大豆进出口量同比大幅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02.3万吨,其中进口美国大豆162.8万吨,进口阿根廷大豆39万吨;1-2月份我国共进口大豆546.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1.4%。2月份我国出口大豆5.3万吨,1-2月份我国共出口大豆11.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47.8%。
综上所述,虽此轮价格下跌的最大因素是金融环境而不是供需面根本发生逆转,但短期来看,由于春耕临近,豆农套现需求较高,加之随着气温上升大豆也越来越不易保存,主产区大豆供给将阶段性增加。国际上,美国大豆种植意向的大幅提高和库存的增加了给行情注入了重大利空因素。预计4月份国内大豆市场仍将是振荡筑底的过程,行情偏弱。但远期来看,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供需面仍然偏紧,国内外大豆行情仍将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