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油脂价格高企和国内菜籽和大豆大幅度减产的双重背景下,国内的油脂在去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产;而为了缓解国内油脂供应的紧张局面,中国决定对大豆实行临时进口关税,规定在2007年10月至12月的三个月期间,大豆进口关税的税率从3%降为1%。
但在关税下调之后,国外市场大豆价格却齐刷刷地上涨,完全抵消了国内关税下调所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为此,管理层又将大豆临时进口关税的税率期限延长至2008年3月31日,而且在最近又再次决定延期,将原本2008年3月结束的临时大豆进口关税政策延长至2008年9月30日。
与中国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印度。印度政府在2007年曾四次下调了油脂的进口关税,但由于国内的供应紧张以及CPI的居高不下,印度政府迫不得已在近期决定再次下调油脂油料的进口关税。
2008年3月21日,印度政府将毛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目前的45%下调到20%;精炼棕榈油的进口关税从52.5%下调到27.5%;同时,印度政府还将毛菜籽油的进口关税从75%下调至20%,将精炼菜籽油的进口关税从75%下调至27.5%,将毛葵花油进口关税从40%下调至20%;精炼葵花油进口关税从50%下调到了27.5%。4月1日,印度政府还取消了毛豆油的进口关税。
而与进口国相反的是,油脂油料的出口国则开始实行新的出口税制。阿根廷政府决定实施累进制粮食出口关税,即当出口价格上涨时,出口关税也随之上调。根据阿根廷政府的规定,3月11日大豆的FOB参考价格为538美元/吨,大豆出口关税将从35%上调到46%。根据阿根廷经济部长Martin Lousteau表示,新税制将实施四年。
同样,全球棕榈油生产第一大国的印度尼西亚也决定从4月份开始上调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和基础出口价格。决定将毛棕榈油的出口关税税率从目前的10%上调到20%;而基础出口价格将从988美元/吨上调到1196美元/吨。
关税的调整显示出进出口国之间对于油脂油料资源的激烈争夺,可以说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就油脂油料的进出口税率方面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拔河比赛"。
进口的一方想通过下调关税来降低进口成本,促进贸易商的进口,以缓解国内供应紧张的状态;而出口的一方则通过调整上调关税以使国内的油脂油料能卖个更好的价钱,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使国家税收增加。
但是不难看出,需求方的中国和印度等进口国在这次油脂油料资源的争夺中处于劣势,成为油脂价格上涨的被动接受者。
由于国内耕地面积的限制,人口的增加及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油脂的需求仍将保持每年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植物油的需求总量将突破2800万吨。而在如此强劲的潜在需求面前,世界其他油脂油料主产国的产量增长却在下降。我们预计,动用关税政策对进出口进行调控将会变成油脂油料进出口国进行争夺的常规手段,关税的调整或将成为促使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目前国内及国外的关税调整动向来看,由于是进口国下调关税增加进口,出口国上调关税限制出口,这种情况将使得本已经十分紧张的供求状况更加紧张,会对油脂价格的上涨起到煽风点火的作用,并将推动国内油脂期货价格在调整之后继续上涨。
而从目前的进口价格来看,在4月1日当日,国内进口4月船期马来西亚棕榈油的成本为11511元/吨;而当日国内棕榈油期货5月合约的价格为9868元/吨。也就是说,棕榈油价格已经出现严重"倒挂",偏离了正常的价差关系。再加上消费旺季即将到来,需求的继续增加也会为棕榈油期货增添走强的动力。(朱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