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1月9日豆油期货上市以来,国内豆类期货形成了从上游原料、到下游产品的完整的品种系列,在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大豆压榨套利理论上变得可行了,油脂压榨企业可根据压榨利润的情况进行套利;在压榨利润丰厚的时候进行买大豆,卖豆油和豆粕的正向套利;在压榨利润严重偏低的时候进行买豆油和豆粕,同时卖出大豆进行反向套利。但事实上,在目前的国内豆类期货市场上要成功进行压榨套利操作难度很大。
二、实际操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首先,大豆期货品种的定价有点乱。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大豆期货有两个品种,黄大豆一号和黄大豆二号;其中黄大豆一号的交割标的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黄大豆二号的标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时这两个交易品种的活跃程度存在很大区别,黄大豆一号的活跃性远强于黄大豆二号。另外,就是黄大豆一号在国内承担着两种功能,即食用和压榨。但在压榨方面黄大豆一号的出油率又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且这两个品种虽然同属于大豆,但各自的影响因素又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使得国内两种大豆的定位很不明确,造成了目前期货市场价格的混乱,使得国内期货参与者不知道选择哪一大豆品种做套利标的。
其次,豆粕期现货价格变动不一致。根据国内豆粕期货的交割标的规定,只要符合交割标准的豆粕,不管是非转基因还是转基因大豆压榨的豆粕都可以作为交割品。但我国大豆压榨企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压榨企业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扎堆现象。由于豆粕保质期较短,考虑到运输成本,压榨企业销售豆粕的半径有限,这就导致压榨企业的豆粕主要是销售给周边地区的饲料养殖企业。而一旦饲料养殖方面出现了问题,例如发生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情的话,大豆压榨企业出于资金周转的需要就得低价出售豆粕,必然会给现货及期货市场带来沉重的盘面抛压。另外,随着近年生物乙醇的发展,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品酒精粕(DDGS)也大量生产,也对豆粕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豆粕涨价的时候涨得慢,下跌的时候价格跌得快。
第三,豆油价格变动独立性较差。由于豆油期货上市才两年多,市场还有待近一步培育。另外,豆油作为国内需求最大的油脂品种,它的价格的变动会对其他油脂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油脂之间各品种之间(比如棕榈油与豆油之间、棉油与菜籽油之间等)出现较大价差的情况下都可以产生替代效应,这就造成豆油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大豆的成本、压榨企业的开工情况,还取决于其他油脂价格对豆油价格的影响。
三、国内外大豆压榨利润比较
首先,美豆压榨利润呈现出十分稳定的状态。美豆的压榨利润大多时候处于0—40美元/吨,在压榨利润接近-10美元/吨时,就可以进行买豆粕和豆油、卖出大豆的反向套利,而在压榨利润超过40美元/吨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进行买大豆、卖豆粕和豆油的正向套利。
其次,国内大豆盘面压榨利润经常处于亏损局面,且极不稳定。由于国内油脂压榨企业过度集中,产能过大导致压榨企业的竞争相对激烈,国内大豆压榨利润与美国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国内大豆压榨利润经常处于亏损状态,出现盈利的情况十分少见,且压榨利润波动幅度极大。
从国内大豆盘面压榨利润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大豆盘面压榨利润自2007年以来基本上处于亏损200元/吨的状态,在最近甚至出现了亏损800元/吨以上的异常现象,这种情况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实为罕见。如果一些投资者在压榨利润亏损400元/吨的时候进行了买豆粕和豆油、卖出大豆的反向套利,反而会出现重大亏损。
第三,从美豆的盘面压榨利润与国内大豆的盘面压榨利润的比较来看,由于国内外压榨利润的不同特征,使得国内投资者进行正向套利的机会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众多压榨企业参与国内期货市场,导致市场机构投资者力量偏弱。而压榨利润出现大幅度亏损时,虽然可以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买豆粕和豆油、卖出大豆的反向套利机会,但由于压榨利润亏损的波动幅度很大,套利交易者也很难把握好入市的时机。且由于是反向套利,参与者一般是没有现货背景的期货投资者,一旦盘面的压榨利润亏损继续扩大,超过了该投资者的承受范围,则会使投资者亏损出局,起不到对价格的修正作用。
笔者认为,而要使市场良性运行,消除市场短时间内出现的偏激行为,就得为市场提供良好的修正机制。而对豆类品种而言,大豆压榨套利机制无疑是修正机制中最好的一种。但目前的情况是,这种机制在实际的运行中存在一些困难,必须通过努力加以解决,而要真正地改善目前国内市场的大豆盘面压榨套利环境,还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切实增强期现货价格的联动性无疑是一个方向,推广基差定价也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