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理性回归商品牛市远未结束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3-25  
     从2007年初到2008年3月份,农产品市场走出了一波大牛市,国内大豆价格已由当初的2700元/吨飙升至近5600元/吨,周边产品如豆油也自7000元/吨一路上涨至15000元/吨,价格近乎翻了一番。不过自今年3月份以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开始大幅、快速下挫。大豆、豆油等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的行情,令投资者难以把握。笔者变为,对于近期豆类的暴跌走势,我们应该理解成是牛市行情对基本面利好的透支,是自然的“泰极否来”。   

    首先,美国CBOT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与国内盘面不尽相同。CBOT大豆价格从2007年年初的700美分/蒲式耳,一路走高至2008年3月初的历史新高1586美分/蒲式耳,然后仅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期价暴跌379美分至1207美分/蒲式耳,跌幅近24%;与之相关联的周边品种,如小麦、豆油等商品期货价格也屡屡以跌停板价格示人,期价从暴涨瞬间演变成暴跌,势头之猛、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如果说2007年整整一年的商品牛市是由于所谓“中国因素”引发的话,那2008年年初的这次价格回调恐怕“美国因素”难辞其咎。美国的次级贷危机是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在全球来看也是史无前例的。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硬通货”这个重量级的概念,使美国的经济危机直接或间接地转嫁给了全世界,全球经济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欧洲、东南亚等国相继出现了剧烈的经济波动,影响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深都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而美国出台的应对救市措施是积极而又坎坷的,其先后相继出台的经济、政治措施,都造成了期货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大宗商品如黄金、石油的价格变化尤为剧烈,期价屡屡创下历史新高的浮华背后,是投资者对美国后期经济走向衰退的隐忧。上周二,美联储再出重拳,宣布降息75个基点至2.25%,为2004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止跌回稳反弹至101美元,对豆类价格形成短暂的政策因素价格支撑。   

    其次,国内外市场上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7年大豆、豆油的价格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黑龙江主产区天气干旱造成的。农产品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受天气市影响。2007年的气候干旱造成了我国大豆作物大面积严重减产,减产就意味着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从去年下半年起,大豆价格猛涨促使农民今年更多的播种大豆来取代玉米等其他作物,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正值国内新豆播种季节,预计2008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为7029万亩,同比增长19.3%。吉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为781.52万亩,比上年增长17.12%。而且近期南美大豆生产形势良好,预计将迎来又一次丰产。由于大豆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玉米,因此不论在美国还是中国,今年的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应成定局。   

    但种植面积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今年农产品将供大于求。今年春耕时节,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再次面临更为严重的干旱威胁,其中黑龙江有8698万亩土地目前正处于干旱状态。北方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去年北方地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的旱情影响,今年春季北方地区旱情再次加重,3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称,由于北方地区春季旱情持续发展,冬小麦返青将受到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黑龙江大豆产量占中国大豆总产量的60%,去年受干旱天气影响,黑龙江大豆严重减产,减幅高达30%,黑龙江大豆供应紧张导致大豆价格猛涨至历史天价。目前黑龙江省春旱形势十分严峻,并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今年黑龙江地区可能依然面临严重的旱情。如果今年的旱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那农产品的后市还是值得期待的。   

    从国内外农产品的需求来看,我国前一段时间由于大豆和豆油加工经营利润丰厚,大豆和豆油进口量空前加大,目前市场已经维持了较高的大豆和豆油库存量,并且随着气温的回升,棕榈油用量与日俱增,也将挤占豆油市场。加之我国的新菜籽在5月底6月初也将上市,短期内国内油脂供应将大大增加。这意味着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和豆油数量将减少。中国这一农产品进口大国的进口量减缓,将会对农产品期价的上涨起到暂时的抑制作用。   

    当然,如果仅仅出于对这些利空因素的担心,行情不至于出现这样180度的大逆转。鉴于目前走势的大起大落,笔者认为大量资金的频繁进出才是导致这种疯狂行情出现的最直接原因。期货市场首先是资金角逐的市场,而各种供求基本面是大资金加以利用的因素。虽然再大的资金也不可以改变基本面或供需矛盾,但他们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行情的变化,甚至演绎出“上午刚涨停、下午就跌停”的极端行情。   

    在价格暴跌之后,市场证实了存在恶意炒作的猜测。相关媒体披露,美国几家大型基金及投行因出现严重的投资风险而被强行平掉农产品仓位。首先是凯雷集团的380亿投资组合被强行平仓,其中有50亿美元的农产品期货,这使芝加哥市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出现大量恐慌性抛售;接着是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流动性危机传言击垮,仅仅两天,贝尔斯登的客户抽离资金170亿美元,其中有其客户在商品期货上不择价位的平仓出局,导致CBOT豆类继续暴跌。最让市场担心的是,这都有可能引发期货市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引发一场可怕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造成近期农产品价格快速暴跌的罪魁祸首。   

    再看现货市场,当前,5月份美豆到港成本大致在4953元/吨,大豆进口价格基本持平稳定;目前黑龙江省的大豆行情明显偏弱,市场交投量不大,成交不活跃,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在4600—4800元/吨左右。国内各地豆油报价有小幅下调,下调幅度最多达到300元/吨,市场总体成交情况一般。天津地区港口贸易商一级豆油降至12500元/吨,下跌200—300元/吨;北京工厂一级豆油报价13000元/吨。国内部分地区豆粕成交价格与前期相比也是稳中略有跌幅,主要省区豆粕报价在3650—3800元/吨区间内。总体而言,现货市场并没有跟随期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走势基本呈现出稳中有跌的态势,豆粕、豆油、大豆基本上较前几日持稳稍见下跌,加之国内豆油现货断档,因此短期内价格继续下调空间有限。   

    冷眼旁观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引领价格飙升的先行军,首当其冲就是油脂产品,可以说农产品就是从豆油涨起来的。但曾经是最“牛”的油脂,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被“打回原形”。在国储抛售以及美盘大量恐慌平仓盘的刺激下,油脂期货连续暴跌。截止到上周五收盘,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Y0809合约最终收报于10560元/吨,这一价格与其3月4日盘中创出的高点14630元/吨相比,重挫了4070元/吨,跌幅高达28%,几乎将1月份的涨幅全部抹去;而大商所的棕榈油期货、郑商所的菜籽油期货最近15天以来的累计跌幅也都超过了20%。   

    油脂品种的此番价格下挫,令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适时投放地方储备油的效果初步显现,现货偏紧的情况暂时得到缓解。不过,当前豆油期现价格已经出现倒挂。由于期货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因此现货价格的调整幅度并不及期货市场剧烈,市场存在期现套利交易的机会空间。不过基于大多数现货商积极看涨油脂后市,因此资金、规模庞大的现货商更愿意长久大量持有现货。   

    油脂价格的暴涨暴跌,究其原因,还是政策面令一度疯狂的油脂价格逐渐回归理性。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家明确表示将连续出台调控政策,同时继续通过加大进口渠道采购来扩充相关油、籽的国家储备库存。近期,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共同下发通知,要求保证食用油的市场供应,并且对小包装油供应偏紧的地区适时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华北、华南地区个别省、市的地级储备库已经接到任务通知,油厂集中备货小包装豆油。我们可以算一笔账,目前一吨散油的价格是16000元,如果把散油制成小包装,不算包装费用,一吨油的价格折算下来只有10900元,每吨倒挂5000元左右,中小企业的生存将更为艰难,行业整合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今年2月初国家执行的“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效果显现,这给国内植物油期货市场雪上加霜,同样也成为美国CBOT豆类、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市场短时间炒作的利空题材之一。   

    不过,在国家宏观调控导向的指引下,国内油脂市场一度鼎沸的看涨人气已渐趋理性,整合过后的国内大型油脂企业,今后抵御市场短期的炒作风险能力将会加强。笔者认为豆油的这轮暴跌略显透支,恐怕短期内还将会有一次报复性反弹。   

    从国际市场油脂类的基本面来看,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最新预测,美国主要食用油的库存将在本季度降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主要源于美国在这10年当中对于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增长了72%,但产量的增长幅度只有60%,供需严重不平衡。与此同时,当国际原油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后,世界各国对原油的依赖开始逐渐减弱,相反生物燃料的可替代性凸现。预计今年全球对于棕榈油的工业食用量将会增加9%,而对于大豆工业需求的增幅可能达到25%。   

    上述种种预测无疑在暗示,农产品的牛市还远没有结束,当前的价格下跌仅仅是一次中期调整。从全球供需角度看,油脂供应仍然偏紧。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预测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产量低于消费量,预测2007/2008年度大豆库存将大幅减少约1800万吨,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供需基本面情况仍较为紧张。一旦期市逐渐消化了金融市场的冲击,市场矛盾的焦点必然还将回到供需基本面上。   

    面对农产品的此轮暴跌我们不应盲目悲观。前期期价过度上扬,透支了未来的涨幅,当前只是一种合理调整。这样的调整是必要的,而且不排除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调整是暂时的,全球对食用油需求的增长将会让油脂类期货价格在本季度和下一个季度中继续走牛。   

    总体来看,支持豆类走强的长期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豆类需求还在继续增加,生物柴油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耗数量与日俱增,美国和南美等主要大豆生产国的产量增加空间有限。但就短期来看,目前决定行情走势的依然是美国信贷危机等金融因素,这波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恐慌情绪要想终结,恐怕还是有赖于世界各国的积极应对。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