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豆油价格的回落是市场对豆油和大豆供应的市场预期发生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由于这些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植物油价格将进入一个震荡调整阶段。
国际供求格局"微妙"转变
国内植物油价格自2005年11月以来持续上涨,主要是受全球大豆减产、特别是中国油料近两年减产的推动。而由于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中国进口的大国效应又令国际市场行情频频上涨,推动国际植物油的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到目前情况已有所不同:由于前期价格高企刺激种植面积的增加,国际机构正逐步调整农产品的供求预期,特别是其中的大豆和豆油,其供求格局或许将发生微妙的转变。
美国农业部(USDA)在3月报告中预期,2007/08年度全球豆油产量较上月上调29万吨至3837万吨,而需求方面较上月仅上调3万吨至3795万吨,产量的上调幅度大于需求,使得期末库存较上月上调17万吨至276万吨,对市场明显产生不利影响。
国内供求状况预期好转
就国内而言,2007年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达838.3万吨,增长25.2%%,增幅提高17.4个百分点;出口量仅为16.6万吨,由上年高速增长77.3%逆转为下降58.3%。2007年,食用植物油净进口量达821.7万吨,比上年净增192.2万吨。到2008年,1月份和2月份商务部门分别发放植物油自动进口许可证121.4万吨和52.6万吨,同比增长93%和36.3%。
来自大豆的进口数据也将对油脂市场形成一定压制。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3000万吨,全年累计进口3082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9.1%。截至2008年2月,2007/08年度累计进口大豆1459万吨,同比增长37%。这样一来,国内大豆和植物油供应状况大大改观。
从国内生产来看,2008年大豆生产也将出现改善。由于国家对油料生产的重视,并对油料生产进行补贴。主产区黑龙江、吉林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7.12%。此外,河南、山东夏播大豆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至于油菜籽,由于播种面积增加6-8%,因此雪灾的影响或许并不如炒作中的那么严重,甚至不排除增产的可能性。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是引发农产品包括植物油价格波动的另一关键因素,而国内宏观调控决心加强,必将对油脂价格形成有力压制。不过,尽管供需预期有所变化,但鉴于大豆供应的基本情况和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根本扭转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近期全球包括植物油及其他农产品价格将进入一个震荡调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