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还是安全的,即使期货市场的炒作也不让人过分担忧;而油脂业今年将发生什么,目前难以预料。
危险的油脂
“现在可以肯定,我们就是处在油脂行业的超级大牛市当中。”中纺粮油资深分析员裴勇告诉记者,“国内市场面临着短缺的供给和不断走强的需求。”
裴勇介绍说,正常情况下中国每年榨油要消耗4000万吨大豆,国内只能满足1000万吨,其余全部需要进口。“可以说,中国农产品价格惟一和世界接轨的就是大豆价格,我们的需求正在深深地影响着全球市场。”
预计2008年国内食用油消费中,主要以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主,分别占到44%、17%和18%。其中国内大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已经完全和世界接轨,而菜籽油因为产量不够规模且价格偏低而没有受到国际价格影响。
虽然国内大豆油的人均消费量只有美国的1/3强,但庞大的人口基数致使总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植物油的消费量从2000年的1393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2406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8%,短短几年间总消费量增长了一倍。
根据2008年2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披露,2007/08 年度,中国食用油生产量预计为1603万吨,较上年度提高24万吨;进口量预计为 884 万吨,较上年度提高110万吨。该年度食用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2225万吨,其他消费量预计为253万吨,年度结余量预计为10万吨,期末库存基本持平。
裴勇则分析认为:“2007/08年度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这一局面:一是今年国产大豆减产,市场估计,黑龙江、内蒙古大豆减产达三成左右,这将使得用于压榨的国产大豆数量比去年大幅减少;二是国内生猪养殖业恢复,豆粕需求回升,供应和需求的一减一增需要依靠进口大豆来满足国内的豆粕需求。所以目前美国农业部将中国2007/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预测在3350万吨这一历史最高水平,比2006/07年度的2875万吨增加475万吨。”
市场内人士担忧,国内每个月需要消耗大豆300万吨,但估算储备大豆只有50万到6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一个月的需求。
“国内3/4以上的大豆需求要靠进口来解决,国内价格只能跟着美国主产区的价格跑。”大连的一家食用油压榨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零售油价格被政府压制,我们每榨一吨豆油现在亏3000到5000元钱。”
食用油行业内人士担心政府管制压制零售价格,很可能会导致三种后果:第一,超市中无油可卖;第二,食用油压榨企业大面积亏损;第三,零售油价格未来会有一个报复性上涨。
全球食用豆油主产国美国,因为受玉米酒精需求的带动,2006/07年玉米价格大涨,美国农民在2007年春季将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而大豆播种面积则大幅缩减,因而美国大豆的产量和去年相比还是有很大的降幅,按照目前的预测,产量同比减少了1605万吨。
雪上加霜的是,南美洲已经传来消息,受干旱影响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将低于预期。
“面对国内外大豆供给的严峻形势,不能再依靠行政手段压制零售价格了。”裴勇认为,“国家应该组织大型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大规模购买,在利用进口补贴、压榨补贴等措施推进企业生产,成规模的扩大供给才能解决问题。”
面对现在国家储备大豆可能不足60万吨的市场预期,中国至少要在最近购买300万吨以上的大豆才能暂时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由于国内大豆油实在供不应求且销售价格受到压制,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调和油正在替换下高成本的大豆色拉油,而这致使国际棕榈油价格屡屡创下历史新高。
记者从刚刚结束的马拉西亚全球棕榈油年会上了解到,天然棕榈油已经涨到903美元/吨的50年来最高价。德国《油世界》的Thomas Mielke告诉记者,今年棕榈油将大规模增产,但因为中国的需求增加其价格还会非常坚挺。
Mielke告诉记者:“在中国市场上,通常情况下每吨棕榈油和大豆油的差价应该在800元,可现在的数据显示差距竟然扩大了5倍达到了4000元。”
“棕榈油逐渐成为了食用调和油的主要成分,但是我们现在还是亏损。”国内的压榨企业告诉记者,“即使将棕榈油的成分在春季后加大到40%以上,可“僵硬”的销售价格还是会使利润变成负数。”
除了棕榈油,国内对大豆油进行替代的就只剩下菜籽油了。裴勇向记者介绍道:“中国菜籽油还不需要进口,是食用油的供给中惟一可以被中国自身掌握的,如果能在2008年得到大丰收将可能抑制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2008年秋冬油菜种植面积达到711.3万公顷,较去年增加了14.9%,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预期达到1010万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11.6%。但是和最初的预期相比,湖南、湖北、江苏等主要五个产区的实际种植面积减少了637 千公顷。
可年初中国南方的一场大雪,却可能让菜籽油的整个供给形势发生逆转。根据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月14日,油菜受灾面积达到4891 万亩,占全国秋冬种油菜面积的48.4%。其中成灾面积2777万亩,占受灾面积的56.8%,占播种面积的27.5%;绝收面积61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 12.6%,占播种面积的6.1%。其中湖南、贵州和江西油菜受灾严重,超过80%的油菜受冻,成灾面积达到40%;湖北油菜受灾面积超过560万亩,超过播种面积的30.4%。
“本来被给予厚望的菜籽油供给如果2008年出了问题,我们真不知道成品油批发价格会涨到什么地方去。”裴勇担忧到。
中纺油脂部的菜籽油分析师徐巧平计算认为:扣除了绝收部分的面积(615万亩),则2007/08年度中国油菜实际面积为9485万亩,若雪灾造成油菜单产降低10%,则2008年中国植物油将存在50.2 万吨的供给缺口,其中菜籽油供给缺口19.7万吨;若雪灾造成油菜减产20%,则菜籽油供给缺口 54万吨,植物油供给缺口84.5万吨;若雪灾造成油菜减产30%,则菜籽油供给缺口138万吨,植物油供给缺口168.5万吨。
安全的粮食
“如果不出意外,2008年又将是一个大丰收年。”国家粮食局公开表示,“预计粮食总产可保持5亿吨左右。”
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依次达到:46946.9万吨、48402.2万吨、49749.9万吨和50150.0万吨。中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4年保持增长。
“最近国储已经开始给各省库下达准备轮库的通知了,年初一般会拍卖1/3的库存,秋收后收购新粮食补库。”吉林粮食批发市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间推测国内1亿吨的玉米、5千万吨小麦的库存肯定有的,这也是很多粮商不敢投机粮食的重要原因。”
国家粮食局今年“两会”前披露,国家粮食储备连续增加,储备量已经占到当年总消费量的35%以上,远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线17%-18%的水平,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国家储备库的库存压力和近期的轮库拍卖,使小麦、玉米市场批发价格已明显回落。”上述粮商告诉记者,“2007年的粮食产量是50150万吨,根据35%储备量和1/3的传统轮出库量,现在市场内陆续将投放5850万吨粮食,价格下行压力明显。”
2008年1月下旬,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成交均价1516元/吨,比2007年11月竞价销售最高成交均价下降了40元/吨。中央储备玉米竞价销售成交均价1752元/吨,比2007年12月竞价销售最高成交均价下降了35元/吨。
“与国际市场上不同,2007/08年度国内小麦供给将保持平稳。”傅强研究员告诉记者,“国家在2007年12月份就进口了一批优质小麦以应对节日市场,市场中有充足的小麦可以供应。”
小麦供给量从数量上来看,经过连续两年的托市收购,目前国家手中掌握了超过5000万吨的小麦,超过中国小麦一年的商品需求量(中国一年小麦商品粮数量约4000万吨),这些小麦将在新季小麦收获前(2008年6月)陆续投放到市场,足够满足国内市场小麦在数量上的需求。
再从品种上来看,今年下半年起,2004-2005年进口的超过900万吨中央和省级地方储备的进口小麦将陆续投放到市场中,从品种上能够满足国内面粉企业对进口小麦的需求。因此,无论从总量平衡还是品种调剂的角度,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的需求数量都有限,同时高昂的到岸成本也将成为进口小麦的制约因素。从小麦进口方面看,不会对国内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披露的数据显示:1 月份,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每周计划销售量均稳定在450 万吨,小麦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各周平均成交量为81.17 万吨,远低于2007年12月的198.98 万吨。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2月份的预计,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将稳定。从库存总量看,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足以保证市场供应。截至1 月底,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和湖北最低收购价小麦总库存量约为2124 万吨。”傅强研究员告诉记者,“可以说近1到2年内国内市场不用担忧小麦供给,预测 2007/08 年度国内小麦结余量为370 万吨,较上年度的303 万吨增加67万吨。”
“如果说国内谷物中,供求最稳定的还是稻米。”吉林的那位粮商认为,“在中国大米产量的增长是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直接挂钩的,而中国的大米产量已经连续5年保持增长了。”
中国粮食信息中心的稻谷专家佟远明研究员也认为,在2007/08年度,因为在中国的特殊粮食地位,其供给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不会出现产量骤涨骤跌的情况。
“国内水稻的出口量占不到主产省区总产量的5%,且主要以早稻和粳米为主。出口大米要受到国家严格的配额制度限制,2007年的出口峰值也只占到国内总产量的不足1%。而进口主要来自泰国的适量香米和高档大米,预计2008年1-8月份全国进口大米数量将不足28万吨,同比下降近40%,更不会对国内大米价格形成冲击了。”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今年全国稻谷的播种面积为2923万公顷,与上月预测持平,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稻谷的平均单产水平将达到6380公斤/公顷,与上月持平,高于上年的6232公斤/公顷。
“在天气基本正常的情况下,预计今年稻谷产量将达到18650 万吨,较上月预测的18580万吨提高70 万吨,高于上年的18257万吨。”信息中心关于稻米的预测相当乐观,“预计2007/08年度中国稻谷新增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8700万吨,较上年的18327万吨增加370万吨;年度内稻谷的总消费水平为17935 万吨,较上年的18650万吨减少130 万吨。”
“年内稻谷结余量预计为765万吨,而2007年则为265 万吨。”根据信息中心的数据,佟远明研究员认为:“国内稻米供需关系平缓,多年的保护价收购和补贴政策的成效正在显现出来。”
“今冬受灾地区也是玉米的主产区,受灾前大量玉米已经收割完毕,但是因为无法外运玉米价格一直很低。”南华玉米期货研究员钟益强告诉记者,“从2月开始,国储玉米竞价交易持续进行,成交价格已经降低到底价水平。”
全球范围内,中国是玉米的主产国之一和主要的出口国之一,多年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饲料加工主要来自中国的出口玉米。但是近期,随着国内肉禽蛋奶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的玉米饲料价格开始飙升,于是国内很用玉米饲料出口企业纷纷开始将玉米转为内销。
“与此同时,中国玉米在获得丰收的同时通过调控关税降低出口的举措,首先满足国内饲料、酒精等行业对玉米的需求。”钟益强研究员分析认为。
美国农业部2月份预计,中国玉米受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出口数量下调50万吨,出口预计为100 万吨,较2006/07 年度减少427 万吨。
“当地收购力量明显不足,深加工企业收购能力下降,东北地区农户手里滞留了大量玉米。”吉林的那位粮商告诉记者,“2月开始,又是玉米集中上市的时候和国储轮出库撞车的时候,如果没有国家保护价收购托市,不知道价格会跌到哪里去了。”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披露,最近国家将在东北执行400万吨的托市收购计划,但随着灾区(同时也是主要产区)交通的逐渐恢复,从灾区销往外地的玉米增加将会使目前的价格承受一定压力。
钟益强研究员告诉记者:“国内玉米强大的供给,现在国储的收储力量明显不足,难以从根本上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份预计,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05万公顷,与1月预测持平,较上年的2697万公顷增加108万公顷,增幅4.00%,其中东北春玉米和华北夏玉米的面积均有增长,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高于大豆。预计今年全国玉米的产量为14800 万吨,与1月预测持平,较上年的 14548 万吨增加252 万吨,增幅1.73%。
从消费的角度看,2007/08年度全国玉米饲料消费量为9550 万吨,2007/08年度全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3800万吨,预计出口为100 万吨。
按上述数据计算,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7/08年度玉米结余量将达1350万吨,又将创下历史新高。
“但从长期看,今年玉米饲料消费受影响程度取决于灾后重建速度,严重灾害为饲料养殖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市场对于养殖行情看好心理增强,有利于激发养殖企业补栏积极性。市场对于本年度玉米饲用需求前景仍然乐观。”信息中心乐观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