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全球价格步步冲高 农产品难改“万马奔腾”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3-07  
     与近期全球股市的低迷不同,全球农产品价格在步步冲高。事实上,农产品的这种涨势已经持续了1年多时间,而大豆、小麦、豆油、大米、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近期更是大幅飙升,已分别接近或超过历史高位。

    全球库存消费比的低位以及消费需求的扩大"纵容"了农产品中长期内的"牛脾气",令一些机构颇为担心,在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危机或将凌驾于信贷危机、石油危机之上,成为全球经济瞩目的焦点。

    涨势汹汹

    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在2008年2月19日突破了每桶一百美元大关,在2008年2月27日一度突破102美元,创出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在2008年2月也在继续上演"加速跑",大豆、豆油、玉米等先后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新高甩在身后。同样不甘示弱的还有国内农产品期货,2008年3月3日,国内所有农产品期货均收报涨停,包括大豆、玉米在内的六大品种纷纷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说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离我们尚"有段距离",那么国内的农产品现货价格则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此种涨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价格调查,2007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8.5%。分类别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9.8%、4.4%、31.4%和8.1%。粮食、油料、生猪生产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自2006年11月份以来,我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一直呈现上扬态势,从2006年12月份的132上涨至2008年2月份的175,一年多时间,涨幅达32%,尤其是2008年2月,相对于1月份的160,环比涨幅约为9%。

    由于雨雪冰冻灾害影响加上春节因素,2008年1月22日至今,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亦在大幅攀升,从1月22日的161升至2月26日的171.4,在2月1日更是达到了181.5的历史最高点。

    "多米诺骨牌效应"

    中国有句俗语:"粮价涨、百价涨",高企的农产品价格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同一产业链上的许多食品价格(比如牛奶、食用油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也带来了"蝴蝶效应"--涨价的心理预期或多或少地波及到了一些非食品领域。

    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但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本轮农产品、食品价格的上涨成为我国近几个月来高居不下的CPI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200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2007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9%,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

    数字无疑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本轮农产品涨价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显著的一次,食品、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将我国经济推至"过热"的边缘。

    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涨价或许只是一种信号,各种农产品的全球库存已经降至几十年来的新低,供给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悉,高盛日前的报告曾指出,在未来12-18个月,许多大宗商品领域都可能进入危机状态,其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农产品。相形之下,信贷危机与石油危机将是小巫见大巫。

    多重"推手"

    在国内,一些农产品比如玉米、小麦等并非"供不应求"。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四年增产丰收,2007年总产量更是超过了1万亿斤。

    对于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分析人士指出,除了成本上涨带来的结构性恢复因素以外,国际因素的传导无疑是最重要原因。

    从全球看来,农产品库存降低,而需求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供求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农业部1月份数据显示,2007/08年度国际期末小麦库存减至30年来最低;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为17.1%,创出自1999年以来的新低;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为13%,远低于安全水平。

    而工业需求的扩大则是造成这种紧张供求关系的主要原因,更进一步讲,"元凶"来自于生物燃料。出于油价高企以及某些政治原因,各国纷纷鼓励使用生物能源,生物燃料升温,玉米、大豆等都成为生物燃料的原材料,农产品的主要功能发生了改变,耕地都用来"种石油"。这种情形曾被形象比喻为"汽车和百姓争口粮"。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对"粮食"的大面积"挤占"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物燃料需求。

    除此之外,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种植成本提高也加剧了供求矛盾。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黄德钧表示,农产品种植成本增速高于价格增长速度,打击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经调查,2007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为30%-40%,而农耕成本则上涨了40%-45%。

    同时,黄德钧认为,一些富粮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一旦出现削减补贴、政策变动、或者灾害性气候等也会直接导致全球性农产品供给下降。

    中长期"牛气"难改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格劳贝尔(Joseph Glauber)表示,未来几年,农产品价格仍将保持高位,玉米是主要驱动因素。

    全球土地资源有限,农产品播种面积不能无限制增加,各农产品品种之间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用于种植生物燃料农作物(比如玉米)的耕地面积扩大,将减少种植小麦等农作物的可耕地面积。

    一德期货分析师邱菡仪曾表示,在生物燃料寻找到更合适的替代性原材料之前,对农产品的需求仍会迅速增长,供应趋紧的局面一定时期难以改观,3-5年之内全球范围内仍存在农产品供给压力。

    东方艾格董事总经理黄德钧认为,中国粮食4年丰收,但却并没有抑制农产品价格随国际走势而走高,可见中国农业的脆弱。他表示,由于农业资源禀赋的有限性,大宗农产品并不是中国优势,长期来看,国内大宗农产品将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分品种来看,邱菡仪认为,短期之内,进口主导型的农产品,如大豆、油菜籽等,和国际关联度较强,受全球市场变化影响比较迅速;自给自足性的产品,如玉米,可能会在短时期内走出自己的行情特点,但长期看来,亦和国际走势趋同。

    黄德钧更是指出,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会成为常态,从2010年开始,我国将成为进口国,进口总量满足5-10%的国内需求。从东方艾格建立的农产品供需模型研究显示,2020年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将总体上涨40%-50%。目前小麦、稻谷实现了比较脆弱的紧平衡,但是8-10年以后小麦进口将达到5%-7%,玉米则有25-30%需通过进口满足国内需求。(王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