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如何看待今年的价格形势?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3-05  
     一日三餐多在外面吃的小孙这两天发现,与前一段时间相比,大排档、小吃部的价格降下来了一点。“去年一年的物价涨得厉害,光吃饭的钱就比往年多了不少,希望今年的物价能稳一点。”小孙说。进入2008年,价格问题仍然是热门话题。不久前召开的全市价格工作会议上,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成为首要议题。今年的价格形势怎么样,如何看待?

    国际国内多方因素导致价格上涨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市和全国一样,市场价格走势发生重大变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较快,全年升幅5.3%。进入2008年,受雨雪天气影响,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仍然较高。是什么因素导致价格的上涨?

    全市价格工作会议对此进行了分析。首先,国际价格上涨的输入因素。全球化所带来的工业快速增长,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紧张,加上美元贬值、中东等局势紧张、美国次贷危机等,石油价格、铁矿石等价格的上升,带动了国内消费价格的上涨。受全球气候因素影响,小麦、大豆等产量下降,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推动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粮食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导致生猪价格大幅上升,随之又带高了其他食品的价格。

    其次,国内投资需求较高的因素。近几年来,全国投资增幅处于较高水平,加之货币信贷增速偏快,出口快于进口格局的改变还需一定时间才能实现,这些都会加大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第三,价格总水平的结构性因素。食品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在目前流动性过剩、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存在自发性上涨;部分资源性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也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

    价格有上涨压力但可保持基本稳定

    价格上涨形势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价格形势?

    猪肉价格的突发性上涨,带动了食品价格的走高。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上涨了11.8%,影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3%)上升4.28%。需要说明的是,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除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4%外,其他六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

    市物价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从宏观形势看,今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但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是可能的。压力表现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价格上涨的国际输入因素依旧存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食品价格上涨仍然具有后续影响。

    “同时,也需要看到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有利因素。”有关负责人说。从宏观政策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两大任务之一;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今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中央1号文件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等;从商品供应看,我国粮食连续丰收,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库存充裕,此外,随着国务院对生猪生产等各项农业扶持政策的实施,预计今年下半年供应将得到改善。

    “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价格工作,努力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有关负责人说。(记者刘琦)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