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素助涨粮价
众所周知,2008年全球谷物等粮食供应相对需求明显趋紧,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加速推高美盘CBOT相关农产品期货价格。与此同时,美国燃料乙醇加工产能逐年激增,导致大豆和玉米之间的作物争地由来已久,加剧植物油籽供应趋紧。而春节前后,中国内陆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暴风雪,传统油料作物油菜籽供应形势上半年更趋紧张,可能带动国内买家对进口油籽的采购需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国,中国对植物油籽的买盘动态,成为近期国际农产品市场热炒的利多题材。随着内外盘豆类期货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豆油市场价格再次迈入新的历史顶部区间。
全球油籽供应趋紧
据数据显示,2007/2008市场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在1.6亿蒲式耳,比上一年度创记录的库存量减少72%,骤降至2003/200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USDA报告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2007/2008年全球主要油籽的总产量将达390.31亿蒲式耳,较上一年度的406.26亿薄式耳减少15.95亿蒲式耳,当年度全球油籽需求则增加了9.63亿蒲式耳。故此,2008年全球油籽的期末库存水平降至53.3亿蒲式耳,远低于上一年度的70.96亿蒲式耳。另外,近两年全球植物油籽产量整体下滑的同时,而来自食用加工行业与能源加工行业的消费需求均保持刚性增长,这将加剧植物油市场的供需缺口,对于美国的大豆、豆油期货市场提供了新一轮的上涨动能,中国市场随即连续走高。
生产成本大幅走高
受美盘CBOT豆类期货加速上扬的直接推动,今年3月船期进口美国大豆的到港折算成本已经超过5500元/吨,较之中国买家2月份5000元/吨左右的实际采购价格,进口大豆的入厂加工成本上涨了10%。与此同时,同船期进口南美豆油折算成本达到13460—13480元/吨,比2月份的采购价格也普遍上涨了1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连续跃升的心理影响,近日恢复开市交易的国产大豆收购市场异常火爆,油厂挂牌收购价格历史上首次突破5000元/吨,这也意味着国内豆油市场已经迎来新成本时代,中期高价运行的强市格局应难以改变。
综合分析,近期国内豆油市场继续刷新历史记录,主要动力仍然是受到来自内外盘期货行情全面上扬的成本推动,油厂、贸易商跟盘提价行为较为活跃.不过,与此同时,终端买家追高入市的采购意愿相当谨慎,无论是小包装油还是散装油市场,油厂、持货商反映出货进度整体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