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突袭 粮企重创
“头疼。”一说起2008年出口业务的发展,汪副经理就显得很烦躁。“湖北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外贸业务中,大米出口占到了很大比例,大部分是直接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本来在整个出口过程中,粮食出口退税是用来补贴增加的成本,但是现在突然全部取消了,这就让以后的业务没法做了。”汪副经理说。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公司利润率为4%,处于一般水平。但是这次取消的粮食出口退税的退税率均在5%到13%左右,抛开出口关税的调高先不说,仅取消粮食出口退税一项就直接会导致公司业务由盈利变亏损。
“国家给出口企业留的余地很小。”汪副经理还告诉记者,虽然在公布的政策中尚给粮食加工出口企业留了一条“后路”:对于2007年12月20日以前签订的价格不可更改的合同,可以在2007年12月31日前到税务机关备案,在2008年2月29日前准予按调整前的出口退税执行。但是由于担心在2008年3月之前,出现粮食“抢出口”情况,影响政策调控效果,国家还打了一剂预防针——加征临时出口关税。
记者通过综合分析粮食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两项政策的变化,大致计算出了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国粮食出口成本的提高比例:小麦出口成本将增加33%,面粉出口成本增加38%,玉米、稻谷、大米出口成本增加18%,玉米、稻谷制粉出口成本增加23%。
此外,我国政府还决定从今年1月起,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汪副经理表示,无论哪个公司,也不可能自身“消化”这样大的一个损失。
其实,与湖北粮油进出口公司一样深受政策压力企业还有很多。江苏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瑾表示,退税政策调整对粮食及其相关制品的出口影响非常大。整个出口格局将会重新的整合。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盈利良好企业会“吃掉”盈利不佳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产生分化——盈利好的公司将会通过各种措施减小损失,大多数企业会面临亏本,另外一部分企业则直接倒闭。总之有一点不变,所有粮食出口公司都会在此次政策调整下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2006年10月,麻油退税税率从13%调整到了5%,现在公司的麻油出口基本做不起来。而 这次调整恐怕也难以避免粮油出口市场的缩水。”张瑾说。
保证国内供应 显示调控决心
“这次政策调整充分显示了国家控制粮价的决心,但是从控制出口方面入手,就苦了从事出口生意的公司。”汪副经理认为。
对于国家此次下如此重手控制粮食出口,虽然很多企业怨声载道,但是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袁刚明却认为对整个国内发展来说,是恰到好处。首先,粮价在推动物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粮价的上涨来源于大量出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7年我国11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6.9%,已经接近1996年底的水平,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而食品类价格轮番上涨和成品油调价的扩散效应成为主推力量。
2007年以来我国部分粮食商品出口增长迅猛,有必要采取措施及时控制。最新海关统计显示,1月至11月,我国玉米出口487万吨,同比增加85.3%,大豆出口400000吨,同比增加23.8%,大米累计出口113万吨,同比增加5.8%,小麦累计出口184.7万吨,同比增加206.51%。这样迅猛的增长数字显然不正常,给国内供应会带来很大压力。
“我国粮食近几年来,一直都是生产过剩,但是由于大量出口以及用做工业源料使用后,尽管粮食的价格没有直接被体现出来,饲料的价格却大幅上涨,源料猪肉的价格也随之疯涨起来了。所以,粮食出口就是此轮CPI增长过快的源头。”袁刚明说。
袁刚明认为,目前,世界粮食价格处在历史高位,而中国粮食生产5年来虽然丰收,却并没有取得价格上的大突破,反而面临耕地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等问题,而由于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落差,许多粮油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更愿将粮食出口到国外。一方面使国内粮食供应更加紧张,产生更大的缺口;另一方面,我国又不得不通过进口去补缺口,不仅将支付更高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危及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国际粮价是大涨了,但是中国粮企不能为了逐利大量出口,这就要出台政策加以控制,否则必将导致国内粮食供应不足,粮价攀高,以及像猪肉、鸡蛋等粮食相关产品价格的飞涨。”袁刚明认为控制粮食出口是考虑了中国发展的整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