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往大豆季节性波动特征,当南美天气炒作进入后期,随着南美大豆实际产量的预期逐渐落实和北半球大豆产区种植面积的预估出台,大豆价格应处在一个回调态势之中,但在目前美豆的走势图上,我们并没有看出任何回调迹象,美豆仍沿着上升通道稳固运行,而且最近还有向上加速迹象。这种不同往常的运行模式隐约让我们感觉这中间似乎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从全球供需的角度去看,大豆消费毫无疑问呈刚性增长,但消费刚性增长的速率一般是比较稳定的,那么在预期未来大豆供应增加的前提下,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却一飞冲天呢?
在供应方面,当前的南美大豆的生产尚未遇到实质性的问题,比如巴西农业分析机构AgRural预计,2007/08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为2230万公顷,较2006/07年度提高4.6个百分点,2007/08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创纪录的6220万吨,而上一年度的巴西产量为5600万吨。对于北半球新豆种植,市场仍预期种植面积增加,行业刊物油世界(OilWorld)预测2008/09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可能增加2360万吨至2.4249亿吨,高昂的油籽价格料将推动农户种植更多大豆。很显然,矛盾的焦点并不是集中在供应方面,而是集中在全球大豆新增供应量是否可以满足需求的增长。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基线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8年大豆播种面积为7100万英亩,2007年为6360万英亩;美国2008年大豆收获面积预估7010万英亩,2007年为6280万英亩;美国2008年大豆产量预估为29.50亿蒲式耳,2007年产量为25.85亿蒲式耳。
注:单位为百万英亩、蒲式耳/英亩、百万蒲式耳
我们在基线报告的基础上,构建新产季美国大豆平衡表。该平衡表显示,即使不考虑美国大豆需求的增长,下产季美国大豆结转库存依然减少到130百万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6.5%附近。
事实上,最近几年来,美国大豆国内需求量逐年增加,2003/04年度为4372万吨,2004/05年度为4976万吨,2005/06年度为5121万吨,2006/07年度为5444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4%,如果下年美国国内大豆消费继续按4%的速率增长,那么,下产季美国国内大豆消费为5660万吨,比今年多出200万吨,折合73百万蒲式耳,而2008/09年度的期末库存则为57百万蒲式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3%,这足以支持美豆上冲到1500美分/蒲式耳。
为了达到新产季国内的供需平衡,美国只有降低大豆出口量,实际上,自本产季开始,美国已经下调了大豆出口量,今年秋季更是如此。
全球大豆供需平衡太需要南美大豆增产了,但本产季南美大豆增产的幅度令人失望,在下一个产季当中,如果南美大豆增产幅度小于700万吨,那么将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豆异常紧张。
因此,目前1400美分/蒲式耳的美国大豆价格仍是“腰”不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