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油脂牛市根基固 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2-19  
     经历了一个在暴雪、冻雨中的春节之后,国内油脂市场的价格承接2007年的牛市行情,继续高歌猛进。价格高点一个个被踩在脚下,节后连续三个交易日三个油脂期货品种每天都在创造历史新高!而现货一级豆油、菜籽油的价格各工厂报价也都站在13000元/吨以上;24度棕榈油港口报价也高达10300元/吨。

     是什么原因使节后油脂价格上涨速度如此之快,上涨幅度又如此之大?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分析:

     全球主要油料减产,结转库存降低。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供应偏紧。美国农业部2月份公布的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预测为2.2007亿吨,消费总量则高达2.3550亿吨,产不足需,缺口达1543万吨。全球库存进一步下降,预计本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为4582万吨,比2006年下降25.7%左右。大豆的供需紧张,对大豆期价产生了较强的利多影响,从而使主要油脂品种豆油的期现货价格屡创新高。

     原油价格高企,促进生物燃油生产。在原油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各国为了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都在积极发展生物燃料产业。预计2007/2008年度,美国豆油产量中有20%将被用来生产约5.8亿加仑的生物柴油。生物燃油需求的增长,使得工农业产品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而植物油在工业领域应用上的拓展,也使得农业产品的价值潜力得到充分体现。

     50年一遇冻灾,使中国油菜籽遭受重大损失。南方大面积雪灾,引发投资者对油脂市场的担忧。春节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持续的暴雪和冰冻天气。由于我国油菜主产区在长江流域,而这一区域正是暴雪的重灾区,冻害对油菜影响明显。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数据,截至1月底,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四省农作物因低温冻害受灾面积达3315万亩,其中油菜受灾面积1918万亩,近日受灾面积仍在扩大。暴雪对油脂期货的影响较大,也是推动此轮油脂价格连续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美元贬值成为商品的上涨原动力。自2002年以来,美元兑一揽子货币汇价下跌23%,在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贬值对商品期货价格的带动更加明显。美元的贬值势必造成美国农民的损失,而农业大国巴西的货币雷亚尔的持续升值也影响巴西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因此,在美元贬值的同时,只有商品期货的价格上涨才能维持原有的商品价值不变,保护农民的利益。

     豆粕销售持续低迷,影响大豆加工厂开工率。近期由于养殖业恢复不是很好,豆粕需求受到抑制,油厂豆粕库存量较大。由于豆粕价格在油厂的整个压榨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油厂为了避免压榨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对豆油价格就会有较强挺价意愿。近期各油厂纷纷减少大豆压榨量,豆油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持续增长的矛盾是推动此轮油脂类期货大涨的另一主要因素。

     当然还有海运费处在历史高位运行,中国为稳定国内物价、保障供应,在国际市场购买油脂油料而推动外盘走高等,都是油脂价格走高的重要因素。

     由此看来,油脂的牛市根基相当牢固。然而,油脂价格在经历快速上涨后,价格风险也逐渐显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着油脂价格的上涨空间。

     南美大豆即将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缓解油脂供应的紧张局面。目前当地降雨量已回归至历史平均水平,对巴西大豆生长十分有益。南美大豆的收割期在3月份之后,在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之前,CBOT大豆、豆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上市之后,由于供应增加,不排除有调整的可能。虽说南美大豆具体产量比去年增加仅为150万吨,但是巴西、阿根廷的大豆集中上市,将会使中国的购买更加灵活。相信随着供应的增加,油脂价格也会应声而落。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言人称,不会为了雪灾而影响国家两防政策的实施,也不会影响到国家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和决心。

     人民币升值因素。自2006年5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0以来,人民币升值呈现持续加速势头。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影响较为直接,因此被市场看作是抑制国内通胀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已经达到国产大豆产量的两倍有余,同时我国植物油进口数量在逐年加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粮油价格的走势,尤其是对进口粮油的成本,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根据CBOT价格计算到港理论进口成本时,人民币每升值0.1元,大豆进口到港理论成本即降低60元/吨,豆油进口理论成本降低137元/吨左右,棕榈油进口理论成本也降低120元/吨左右。虽然单位减少的数值较为有限,但就整体来看,千万吨的进口总量带来的是上亿元的成本节省,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忽视。

     对雪灾天气炒作结束。在油脂油料总体牛市情况下,国内的雪灾对油料的生产无疑更加推波助澜,节后的油脂价格暴涨也是市场对此的反应。然而在最终受灾数据公布之后,随着利多因素逐渐消化,市场还得回到基本供需面上,相信国际国内市场的油脂价格也会出现理性回归。

     棕榈油产量增加。《油世界》称,2008年全球毛棕榈油产量预计达到4140万吨,比上年的3815万吨增长8.5%。毛棕榈油增产的原因在于种植面积提高了6.6%,达到了1124万公顷,主要是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的提高。

     以上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油脂行情的上涨空间,并为油脂价格的回落埋下伏笔。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在全球油脂供应紧张的基本面影响下,年后油脂价格的暴涨是国际和国内市场对雪灾天气重创国内油菜籽的剧烈反应。随着灾后受灾面积数据的公布,利多因素将会逐渐释放。3月份后,伴随南美大豆上市,油脂市场供应的增加,油脂价格也会缓慢回落。但是,因工业属性强化及油脂需求日益旺盛,大豆原料的供需偏紧将长期支撑油脂的牛市格局,油脂的价格波动区间也会因此上移至8500~12000元/吨。消费者对高食用油价格时代的适应性及承受能力在2008年将被迫增强。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