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大豆市场 » 正文

2008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可能高位运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2-14  
     2007年,对于任何一个从事于大豆行业的现货商和期货商来说都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大豆都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笔者认为在2008年: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仍将延续牛市格局,并有可能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会高位运行,但继续向上涨的空间已经不大,建议投资者注意关注政策面动态。

    2007年大豆价格走势回顾  

    关于2007年大豆价格的走势回顾,我们主要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一指数来进行分析,07年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1月5日到7月20日,第二阶段是从7月20日至年末。

    在第一阶段中,国际大豆市场上的主要炒作焦点在于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CBOT大豆虽有震荡但是整体上还是保持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此时国内市场对于美盘的炒作有一定疑虑,并没有完全跟随,走势稍落后于美盘,呈现区间振荡上升的走势。  

    2007年7月20日之后,大豆的行情进入了第二阶段,国内黑龙江地区的干旱问题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大豆价格向上突破前期的盘整区,而由于前期国内大豆价格一直弱于美盘的涨幅,远期进口成本高企,只是近期到港成本较低,价格才表现较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成本越来越高,期货价格最终也开始大幅补涨。另外与此同时,国际海运市场上运价也大幅上涨,对大豆进口成本的上涨进一步推波助澜,虽然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宣布2007年10月1日起大豆进口关税由3%下调到1%,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国储平抑价格的措施,但这对于强劲上涨的大豆价格作用有限,国内期货市场大豆的价格继续创历史新高。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大豆的2007年的大牛行情呢?影响大豆行情走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主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别分析。

    一、影响国际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国际市场的大豆牛市始于2006年9月,最初导致价格上涨的起因是玉米和大豆的比价关系对大豆价格的带动,后随着牛市进程的深入,支撑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已转变成宏观的美元贬值和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而能源价格的高涨使得生物能源的需求骤然增加,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也更加尖锐。

    (一)、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美元贬值和全球商品普涨,强而有力的支撑了至今这一轮的大豆牛市行情。  

    支撑这一轮大豆牛市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的美元贬值和全球范围的商品上涨,这是目前市场上的最普遍观点,投资商品保值的观点深入人心,人们从未如此关注过农产品的投资价值,大豆基本面的利多站在了宏观通胀的肩膀上,大豆价格有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究大豆后市的运行轨迹,则必须从历史商品价格的演变入手。

    国际上反映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指标是CRB价格指数,我们比较一下以欧元计价的CRB指数和以日元计价的CRB指数,就会发现,这一轮的商品价格上涨是独立于美元的。比较起来,这一轮的物价上涨,以欧元来看最为温和,而以美元和日元计价则比较剧烈。我们常说的美元贬值、物价上涨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美元贬值是指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的贬值,而不是相对商品贬值,物价上涨也是独立的,即便美元不贬值,物价也还会上涨,但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下,物价上涨则会更为剧烈。  

    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商品价格波动的共性代替了个性,商品共有的大周期超越了单独商品的小周期,对于大豆而言,过去三十年中,价格在400-1100美分之间频繁波动,而目前在美元贬值、商品普涨的带动下,历史的波动区间将被打破,大豆价格将重新定位。2008年新年伊始,CBOT大豆价格便打破了1973年创下的1290美分的历史高点,这是三十年一遇的历史性突破,也是美元不断贬值下,商品价格波动的必然规律,未来大豆价格必然运行在新的价格区间。

    (二)、从大豆的基本面来看:2007/08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了大豆期末库存的大幅下降,而随着生物能源需求膨胀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对玉米用于燃料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大豆的种植面积将难以完全恢复,预计2008年大豆将领涨非能源商品市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国际农产品的定价中心。从历史经验来看,影响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美国的供需库存。据USDA2008年1月11日公布的最新月度报告,预计美国2007/08年度大豆产量为25.85亿蒲式耳,大豆结转库存为1.75亿蒲,较2006/07年度创记录的5.74亿蒲式耳下降70%,下降幅度之大是历史罕见的。虽然在期末库存的数量上,仍高于2003/04年度的1.12亿蒲式耳,但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造成这一轮大豆牛市的不单单是大豆自身的基本面,而是整体商品的宏观因素,因此大豆价格仍创出历史新高。 

    2007/08年度大豆期末库存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因为07年年初玉米价格高涨,美国农民纷纷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种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7550万英亩大幅下降至6370万英亩,降幅达16%。随着大豆价格的上涨,明年的大豆种植面积是否会大幅回升呢?据07年12月14日美国INFORMA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2008年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为7005万英亩,较2007年扩大10%,但仍低于2006年的水平。  

    另外,能源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对生物能源的需求膨胀是造成目前农产品供应紧张的重要因素,在最新的月度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计2007/08年度将有32亿蒲式耳的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的生产,占美国国内玉米总使用量的30%,远远高于2006/07年度的23%和2005/06年度的18%。而用于生物柴油的豆油使用量占美国国内总消费量的19%,高于2006/07年度的15%和2005/06年度的8.7%。从生物能源需求的急剧膨胀我们可以看出,是能源危机造成了农产品的供应失衡,由于玉米用于燃料酒精消费量的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将难以完全恢复。  

    高盛在2007年12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称,由于种植面积下降以及生物燃料需求上升,2008年大豆将领涨非能源商品市场。在报告中,高盛将芝加哥大豆未来12个月的价格预估从此前预测的900美分/蒲式耳,上调至1450美分/蒲式耳。

    二、影响国内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自1994年以来,中国大豆生产便徘徊不前,而进口数量逐年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大豆需求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美国农业部2008年1月11日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07/08年度,中国大豆总需求量为4835万吨,其中中国产量为1430万吨,进口量为3400万吨,进口大豆占中国大豆总需求量的70%。因此,国际大豆价格是影响中国大豆价格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和需求状况以及人民币汇率和海运费的变化也都对国内大豆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从国内大豆的供需状况来看: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连年锐减,导致国内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大豆市场对进口的依赖。因此,国内整个大豆定价权将由大豆出口国来决定。 

    2006年我国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种植面积的锐减直接导致了我国大豆的供需紧张,同时也扩大了大豆的进口量。据油籽杂志《油世界》在2007年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正处于下降周期,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加剧了定价权的外移。 

    东北主产区销售不畅,东南沿海主销区只能大量进口。前者会极大地打击豆农种植,后者则演变为对出口国的长期依赖,最终导致国内整个大豆定价权的丧失从而受控于人。总体来讲国内大豆市场仍是供不应求,仍将继续依靠大量进口。

    (二)、从人民币汇率及宏观调控的影响来看: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将继续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基于前期采用的措施成效较小,因此政府将倾向于加快人民币的升值来延缓国内大豆跟随美盘的上涨速度。 

    2007年人民币升值6.88%,以不变价格计算,对应大豆进口成本下跌6.44%,如果定量地考察其对大豆进口成本的影响,2007年其影响力要小于美豆价格上涨和海运费上涨的影响。目前市场普遍预期2008年人民币将升值8-10%,有人甚至认为升值的幅度会更大。有些权威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政府今年将不得不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以此来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预计2008年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特别是如果其他政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无效的情况下。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但对于物价持续上涨收效甚微,有实际意义的是对大豆关税的调整由3%降为1%,但后续再没有动作。从近来汇率的变化看,政府正倾向于加快人民币升值来缓解甚至遏制输入型通胀,这对于大豆这种主要依靠进口的大宗商品具有重要意义。人民币的升值将延缓国内大豆跟随美盘的上涨速度,甚至使二者呈现相反地走势。  

    此外,进口大豆还有13%的增值税可以减免,这是政府手中最后的王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宣布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限制社会公共产品及人民生活必需品涨价,同时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据悉,这是中国政府自1993年以来首次实行价格干预措施。美元正在贬值,美国可能衰落,中国政府必将竭尽全力来保证本国经济不被美国拖入深渊。  

    (三)、从海运费的影响来看:由于中国大豆70%依靠进口,海运费因素对进口成本乃至国内价格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某个时段上甚至超出了美豆价格对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自2007年10月30日以来海运费指数出现大幅下跌,海运费指数的长期涨势有明显反转下跌迹象,如果海运费持续下跌的话,将会抵消掉部分美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将弱于国际市场。  

    据与粮食运价有关的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运价指数显示,自2005年8月3日的1488点起便开始一路上涨,至2007年10月30日最高达11713点,涨幅近7倍,此后开始一路下跌,海运费的长期涨势可能见顶。2007年巴西至中国大豆运费由年初时的57美元/吨上涨至最高128.1美元/吨,年终收于118.6美元/吨,涨幅61.6美元/吨,同期美豆近月合约价格由683.5美分/蒲式耳上涨至1199美分/蒲式耳,合189美元/吨,海运费上涨对国内大豆价格的推动作用相当于美豆上涨的三分之一。

    2008年大豆市场的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 

    大豆牛蹄滚滚,2008年新年伊始,便打破了保持了34年之久的历史高点1290美分,大豆长期牛市仍未有结束的迹象。技术分析的本质是经验总结,但当我们面对突破历史的大豆价格时却感到经验的缺乏,随着市场价格不断地创下历史新高,我们可用于预测价格走势的工具将会越来越少。的确如此,适用于过去三十年走势的大多数目标预测工具都难以预测这一轮突破性上涨,这是三十年一遇的大牛市,长期趋势肯定和过去三十年的每一轮牛市有所不同。

    美大豆每蒲式耳价格从8美元突破到11美元,以及同期国内大豆从3400元摸高到4700元的这段上涨行情,有分析师认为,这只是整一波“豆系”期货品种行情三个阶段中的前两段。

    第一个阶段由供求关系推动,多方从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相应带来大豆种植面积缩小,支撑着美大豆从8美元涨到9美元,“高的可以看到950美分。”

    第二阶段,由于次级债危机以及美元下跌,农产品被当成价值低估的资金避风港。“这个阶段美大豆价格突破1050美分,涨到这个价位上就已经不是供求平衡表可以决定的了,而是债市、黄金、外汇、石油等周边市场决定的。”

    第三个阶段又将回归到世界范围内的供需基本面,由于该阶段中几乎所有农产品都涨到相当高的价格,呈现高位属性,这一阶段的走势将依靠一种强有力的品种来引领。而这一品种,很有可能是大豆。

    美豆到目前为之,技术上有形成双头的担忧,但月线图仍保持上涨格局,量价配合默契,各项指标均保持上涨形态,后市仍以上涨格局对待,但目前市场利多消息已不多,后市还需关注美原油走势及南美天气状况。国内大豆供需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整体趋势仍将是上涨。

    对大豆上涨目标的预测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技术分析的范畴,其与美元未来的地位以及美国经济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衰退下去,那么以美元计价的大豆价格不知会狂飙到何种程度,大豆牛市的终结可能需要美国经济的好转而不仅仅是大豆供求基本面的改善。  

    综上所述,大豆市场供应紧张已成定局,大豆价格高位运行的局势将难以改变。但是期价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受技术性以及外围市场的影响而产生波动。我们认为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在2008年仍将延续牛市格局,并有可能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但对于国内的大豆价格则另当别论,从近来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来看,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已经触及政策性顶部,政府必将动用一切手段来阻止国内出现通货膨胀,如果国际大豆价格继续上涨,国内大豆价格可能会高位运行,但继续向上的空间已经不大,建议投资者注意关注政策面动态。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