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介绍一下当前价格上涨情况及成因。
答: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7%,影响当月价格总水平上升5.5个百分点。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2007年全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2.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1个百分点,占全部涨价因素的85%。其中,猪肉价格全年平均上升48.3%,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二是社会需求拉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资金过于充裕,拉动了价格的上涨。
三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我国的石油、铁矿石、硫磺、部分有色金属、大豆、食用植物油等重要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对我国影响很大。近四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近两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95.6%,电解铜价格上涨40.4%,铝土矿价格上涨30%左右,硫磺价格上涨6倍。2007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市场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3.7%、74%和12.7%;两年累计,小麦价格上涨190%,玉米价格上涨110%,大豆价格上涨95%。这些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四是企业成本推动。一些资源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此外,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有的经营者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缺斤短两;有的趁机涨价,或超过成本增幅不合理涨价;有的合谋涨价、串通涨价;有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有的提前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还有的散布虚假涨价言论,造谣惑众,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这些都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2007年11月份,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
问:国家采取了哪些稳定物价的措施?
答:党中央、国务院对价格上涨情况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加强监管,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改善总量平衡状况,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贷款规模扩张;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管理,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稳步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提高环保收费标准,抑制不合理需求;对2000多种产品降低出口退税,对部分产品加征出口关税,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增长,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制定了扶持粮食、生猪、奶牛、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并已基本落实到位。今年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目前生猪生产逐渐恢复,油菜籽播种面积增加1000多万亩。三是保证市场供应。采取增加临时存储小麦、稻谷投放数量等措施,稳定市场价格;在沿海地区和生猪主产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稳定饲料价格;组织食用植物油进口,保障食用植物油供应。采取增加进口、控制出口、缩短检修时间、委托地方炼厂加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调运组织、适当提高成品油价格等措施,增加成品油市场供给总量,有效缓解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的矛盾。四是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去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各级价格、商务、工商、质检、粮食部门加大了对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管力度,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五是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按相关规定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在全国农村建立低保制度。增加高校学生食堂的专项补助,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总体上看,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是有保障的,没有出现断档脱销,社会是稳定的,人心是安定的。
问:请分析一下今年的物价形势?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
从有利条件来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月9日国务院召开第204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价格工作,1月14日又召开了“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稳定市场和物价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宏观调控效果将进一步显现。国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抑制需求的不合理增长。近一个时期,国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加强对经济总量的调控;对部分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以及粮食出口;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加强对投资的调控。这些措施的作用将逐步显现,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粮食连续四年丰收,预计2007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库存充裕,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绝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价格可以保持基本稳定。财政增收较多。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5万亿美元。这是稳定物价的重要物质基础。四是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2007年以来,国务院综合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的措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冬播面积继续扩大,生猪和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稳定食品价格。五是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情况会有所减少。国务院修订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批准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部分重要商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这将有利于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抑制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在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小麦、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在上涨,化肥价格持续上升。这些大宗商品我国进口量都比较大,如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已占到国内消费量的70%,石油占到一半左右,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增加了国内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二是国内需求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危险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三是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除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外,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环保和资金成本增加,劳动力价格也有所上涨。四是个别商品供求矛盾缓解需要有个过程。受生产周期制约,生猪供给根本好转需要一段时间;油料播种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食用植物油价格更多地是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原油涨价,保障国内成品油供应的难度增加。由于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市场和原油等价格相比严重偏低,供求矛盾突出。五是去年涨价滞后影响较大。去年的价格上涨主要在下半年,对今年的滞后影响高达3.5个百分点。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国内“三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持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很大。
总之,我们既要认识到稳定价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价格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持清醒头脑;也要充分看到稳定价格的有利条件,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做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各项工作。
问:2008年,应对物价上涨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答: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具体讲,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加强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继续落实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的各项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发展生产是稳定价格的基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当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标准和补贴总额,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的供应工作,稳定化肥生产,确保市场供应。
三是努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的关键是抓好市场供应,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增加重要商品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发展,组织好主要物资的进口。组织好临时存储小麦、稻谷和中央储备玉米的投放,稳定市场粮价。适时投放储备猪肉、食用油。组织好成品油供应。加强重要物资运输组织,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四是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1)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以及地方管理的供电、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近期一律不提高。(2)各级各类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一律不提高。地方管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要保持稳定。不出台新的收费项目,防止变相提高收费标准。(3)保持尿素价格稳定。地方管理价格的尿素、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因成本上升确需调整价格的,要严格按程序报批,不得越权提价。(4)经听证会论证后,降低移动通信漫游费资费标准。
五是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根据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启动对粮、油、肉、蛋、奶、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努力保证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基本稳定和市场正常供应。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将及时解除临时干预措施。
六是加强价格行政执法。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违反《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以及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件,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是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今年将继续执行2007年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进一步落实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政策,落实提高失业保险金的规定,落实对高等院校学生食堂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快建立低保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改善,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另外,价格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杠杆,要鼓励企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消化价格上升的影响;同时,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节约消费。
问:为什么要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项措施对稳定市场物价有何作用?
答: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在价格总水平出现显著上涨的特殊情况下,依据《价格法》启动的行政措施,目的是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心理预期。
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必要性:一是部分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今年1月上旬,36个大中城市猪肉、豆油、牛肉、羊肉和鸡肉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43%、58%、46%、51%和16%。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部分企业趁机哄抬价格。有的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有的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有的超过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涨价;有的提前宣布涨价消息,哄抬价格,推动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三是不合理涨价已对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在群众对价格上涨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制造紧张气氛;个别单位热衷于炒作涨价题材,渲染涨价气氛,严重影响社会心理预期。
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依法采取的行政措施,要正确认识。一是合法性。我国《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很多国家的法律法规中,都有在紧急情况下对价格进行适当干预的相关规定。二是合理性。列入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品种,是价格显著上涨、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少数重要商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不是冻结价格,不改变企业自主定价的性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干预的是企业的不合理调价。如无正当理由,不得要求企业亏损经营。三是临时性。价格干预措施是在价格显著上涨情形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按照《价格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在价格显著上涨的情形消失后,就要及时解除。四是辅助性。稳定价格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生产,增加供给。行政干预是辅助性的。采取临时干预措施,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为企业发展生产、增加供应和安定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一方面,要求经营者报告涨价理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加以必要的审查,约束经营者的不合理涨价;另一方面,加强价格管理,表明政府态度,有利于安定人心、稳定市场,稳定群众心理预期。广大企业要把追求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配合政府做好稳定市场价格的工作。广大消费者要正确认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性质。从根本上说,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成本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波动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