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吃紧导致原料之忧
本月16日,国家发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由于国内收购的大豆只能维持到本月底,最大国产油脂加工企业九三粮油集团原本只能指望进口高价大豆,再顺价销售豆油,但上述《办法》出台不期然地打断了这一“如意算盘”。
九三粮油的原料来源有一定优势,其所属的黑龙江农垦系统下面有103个农场,九三粮油就近在黑龙江设了5个豆油加工厂,掌控整个黑龙江油脂市场。
然而由于黑龙江大豆大幅减产,这一优势荡然无存。2007年10月一开秤收购,黑龙江大豆价格就达到每斤1.8元历史高点,后期继续走高至2.3元,合每吨4600元。2006年同期,大豆开秤收购价每斤1.15元,收尾价格是1.05元。
据了解,九三粮油集团共有8个油脂加工厂,黑龙江的5个主要加工国产豆。而沿海的另外3个厂,主要加工进口。今年,九三粮油集团只收到30万吨豆子,相比去年同期的100万吨,缺口可想而知。更糟的是,原本收豆可以持续到4月,但眼下已无豆可收。
油脂厂处于停产边缘
农民的惜售心理也加重了大豆的短缺。昨日,天琪期货发布的黑龙江部分地区大豆收购价格快讯显示,哈尔滨周边商品豆现货收购价格在2.28元-2.33元/斤。西部齐齐哈尔地区总体商品豆(过筛)价格在2.25-2.28元/斤,油豆收购价格2.19-2.22元/斤,虽然部分县市农户手中存留30%-40%的库存,但惜售心理随价格上涨而加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九三粮油黑龙江5个油脂厂因此已濒临停产边缘。
海外进口大豆价格看涨
与此同时,国际大豆供需也处于吃紧状态。
据美国农业部2007年12月份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7061万吨,比2006年下降18.6%.
中国大豆产量为1430万吨,比2006年下降11%.USDA在2007年12月份供需报告中预测,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预测为2.2159亿吨,消费总量则高达2.3520亿吨,供不应求,全球库存进一步下降,预计本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为4732万吨,比2006年下降22%左右。
在此背后是中国大豆对海外市场的高度依赖。
资料显示,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40%,而植物油对外依存度则超过60%.而据大豆产业协会估计,中国70%油脂加工厂是外资,80%加工能力为外资控制。
由此不难理解临时价格管制政策出来后,本土油脂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尴尬。
由于国际大豆掌握在少数跨国粮商手中,九三油脂加工厂势必只能从其竞争对手手中进口大豆。国家临时限价政策出台后,由于不得擅自调高价格,使用进口大豆的大门也几乎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