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粮价上涨面临压力
2008年国际国内环境对我们的考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高油价仍将持续。石油价格上升的核心因素是美国为维持美元的“信心价值”,不惜对外发动战争控制石油资源,同时制造并扩散“次债危机”,从而引发新一轮货币倾销,共同激化了石油供求关系,迫使国际油价节节上扬。专家分析,2008年国际石油价格仍然可能在美国“理性”调控下出现非理性的上升。二是粮食能源化的冲动加剧。由于高油价使生物燃料的发展不断加快,玉米和大豆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首先受到冲击。在美国政府的鼓励和生产利益驱动下,2007年美国农民将所种植玉米产量的20%用于提炼汽车燃料乙醇,就使世界玉米价格上涨了将近一倍。随着玉米价格飙升,以小麦替代玉米的可能性增加,粮食食用需求因此受到冲击。粮食燃料化将对粮食需求造成严重影响。三是高油价带来高物价趋势。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油价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增加,造成各种消费品的涨价,最终推动粮油食品价格上涨;粮价上涨又会推动新一轮的物价上涨,从而引发CPI的全面上升。鉴于这种全球共识,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球部分粮食期货价格已经持续上升到历史高位或者继续创出新高。四是国家可控粮源有所下降。据统计,2007年国有粮食企业累计销售粮食超过1亿吨,其中最低收购价小麦销售超过2100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销售超过1700万吨,销售频率和数量大大超过上年同期。2007年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量达到1亿吨,均同比下降。其中,小麦收购量下降28.9%,早稻收购量下降50%,中晚籼稻收购量下降8%,粳稻收购量下降19.9%。粮食销售总量上升、粮食收购总量下降,导致国家可控粮源相应下降。
2、国家粮油市场调控政策取向
2008年,我国粮油市场将继续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年。调控的重点,可能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支持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上转变为同时还要偏重控制物价上涨、缓解粮价上涨压力、保护消费者利益上。因此,国家将继续实行并完善一系列惠农政策,刺激大豆等油料生产,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适时进口大豆和食用油充实储备,督促落实产区建立3个月的粮食储备、销区建立6个月的粮食储备制度,增加成品粮油库存,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定量定价常年开展粮油竞价销售。调控的方式,可能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增加临时性和强制性措施稳定物价,比如降低某些粮油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费用,限制某些产品价格,直接调控市场。
我们相信,2008年粮油市场将会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这两只有形和无形之手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保持相对稳定。
3、粮油市场走势的关注重点
2008年,中国粮油市场面临一系列热点问题,有悬念,有转折,有期待。在分析判断粮油形势过程中,除了我们要分析生产、流通、库存、销售以及进出口变化等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外,还要重点关注以下因素:一是要不断关注石油价格,石油价格已经通过生物能源与粮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石油价格的波动纳入影响粮食特别是食用油价格的重要因素;二是要密切关注国内CPI的变化,防止出现价格的联动、轮动和扩散效应;三是要随时关注大豆和食用油因素,在我国大豆和食用油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家对其价格的可控度较低的情况下,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往往是国内价格的风向标。四是要重点关注奥运会因素,2008年是奥运年,北京市是奥运会的协办城市,年内将可能形成暂时的和局部的粮油消费高峰,保障粮油价格稳定、食品安全,避免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五是要考虑销区因素,北京市是粮食主销区,粮油市场的变化往往始于零售市场,而且在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处于基本平衡的临界状态时期,市场变化往往会幅度增加,频度加快,因此销区的重点是防止和控制零售市场的剧烈波动。
我们相信,2008年粮油市场将是充满期待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