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一时期市场各方的反映来看,豆价的暴涨一是去年国内外大豆产区出现了减产;二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出现了惊人增长;三是国际原油价格走高。但从国内外大豆市场持仓变化及大豆价格的运行轨迹来看,基金的炒作以及我国豆类市场80%—90%的主动权被别人掌握才是市场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2003年秋季,我国内地主要粮油产区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河南等省的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几乎绝收,加上当时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加工能力空前扩张令原料采购需求大增,国内大豆价格缓慢上涨。随后,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美国农业部公布了利多的月度供需报告,至2004年4月初,美国大豆创出了近16年来新高,同期连豆期价达到了4100元/吨。而在此时,出于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政策调整,我国政府定购了大量美国大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由于疯狂采购也几乎全部高价位签订了进口大豆合同。此后,美国农业部突然调高了大豆产量,国际大豆市场上基金反手做空,导致进口大豆价格从4000元/吨以上短时间内降至2000元/吨左右,国内依靠进口大豆的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随后外资在国内大豆压榨市场一路攻城略地,当前基本上形成了垄断布局。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大豆供应国主要是美国,在今年3月份南美产大豆上市之前,美国农业部配合跨国粮商以及基金炒高豆类价格,获利最大的是美国豆农,受损失最大的是中国消费者。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去年我国大豆上市后,减产令新豆上市价迅猛走高,大部分豆农和中间商囤积了较大数量的大豆,当前在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后更是惜售严重,而一旦美国农业部发布利空的报告,在后期大豆价格可能出现的暴涨行情中,受损的可能是我国豆农和流通商,如此以来,我国大豆市场将完全丧失了话语权。从1月份美国农业部调整玉米和大豆数据的原因来看,随意性很强,尤其是是玉米数据的调整大大出乎市场预期,这值得我们警惕。
政策扶持和高价的刺激将提高我国油料的种植面积,减弱我国食用油市场对外的依赖性。据了解,由于大豆价格飙升,我国东北大豆产区农民今年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较高,初步估计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增幅将会达到5%—8%,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也可能增长6万多公顷。今年4月份以后,我国新产油菜籽将陆续上市,由于去年国内食用油价格较大,我国南方油菜种植面积增幅较大,当前的长势良好,预计今年的产量也会较大幅度增加。乐观地估计,今后我国油料种植在政策的扶持下将趋于稳定发展,今年在新产油料作物上市后,国内食用油市场价格趋于回落是可期的。当前市场所存在的“巴西与阿根廷种大豆、中国买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畸形格局也会有所改变。
国内大豆原料供应充足,压榨企业备货完成,大豆市场价格高企的基础不复存在。据我国海关统计,2007年12月份我国进口了293万吨大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1%。2007大豆进口总量为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9.2%。加上国产大豆数量,2007年我国大豆市场供应量估计为4600万左右,和4500万吨左右的需求的相比,供求是平衡的,更何况当前大部分压榨企业已经完成了春节前备货采购,春节后又将迎来停产检修期和消费淡季,大豆及国内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动力已经失去,大豆价格在近期再创新高后极有可能回落。
南美大豆产量变化不大和基金减持豆类净多单,可能意味着豆类价格的跌势已经来临。据巴西调查统计局(IBGE)预计,今年该国大豆产量为5818万吨,与上年的产量持平。阿根廷农业秘书处日前表示,近期的降雨缓解了旱情,阿根廷农民大豆播种已接近尾声,当前农民已播种了预期面积的94%,较前期提高了7%。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公布的报告显示,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和豆油期货和期权部位上减持多头部位。截至上周二,商品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及期权上持有135238手净多单,比一周前减少3743手;在CBOT豆粕期货和期权上,基金持有净多单62777手,比上周减少了3398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