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豆油资讯 » 正文

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演绎激情岁月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国内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近年来国内食用植物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市场价格波动也更加频繁。

    2007年国内食用油市场走势综述

    价格走势:食用植物油价格全年呈飙升格局

    2007年以来,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几乎贯穿了全年。从春节后的花生油上涨,到三、四月份的豆油上涨,再到五、六月份的菜籽油因油菜籽收购价格创出历史新高而上涨,连续推动国内食用油价格整体走高。

    据中华粮网监测,1月初国内24度棕榈油平均价在5900元/吨左右,到11月下旬一度达到9000元/吨,涨幅约34%,到12月份经过短期向下调整后,重返9000元/吨高位;1月初国内一级豆油平均价在7600元/吨左右,到11月底冲高至10600元/吨,涨幅约28%,到12月在冲高至10800-11000元/吨左右;2007年新产菜籽油一上市便达到8000元/吨,随后持续走高,在11月下旬涨至10700元/吨,涨幅约25%,到12月份国内多数地区价格依旧在10800-10900元/吨。

    油料生产:国产油料出油总量较上年略有降低

    近年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惠农措施使得小麦、玉米、稻谷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播种面积大幅提升。但受土地资源的限制,我国油籽产量出现持续下滑。根据监测,今年我国大豆、菜籽和花生播种面积呈两减一增的态势,总面积继续下降。其中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880万公顷,较上年的928万公顷降低48万公顷,降幅5.17%;油菜籽播种面积为648万公顷,较上年减少41万公顷,减幅5.95%;花生播种面积为468万公顷,较去年增加11万公顷,增幅为2.4%。在产量方面,目前市场预估数据较多,但对于减产的预期是一致的。其中大豆产量预测区间在1450-1500万吨之间,菜籽产量1000-1200万吨之间,花生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油籽总产下降。

    由于国产油料产量的下降,国产油料总出油量较上年略有降低,初步预计2007年国内食用植物油总产量在900万吨左右,较上年略降低6.3%。其中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450万吨,全年用于榨油的消费量为600万吨,折油100万吨;油菜籽产量1100万吨,全年用于榨油的消费量1000万吨,折油350万吨;花生产量1400万吨,全年用于榨油消费量660万吨,折油220万吨。

    进出口:全年进口量增价涨,对外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200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89万吨,同比增加8.1%,年末进口均价为449美元/吨,较年初上涨46.7%,进口总金额达到100亿美元,同比涨幅为48.1%。同样在植物油进口市场,200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植物油771万吨,同比增加28.9%,进口均价从年初的584美元/吨涨到年末的860美元/吨,涨幅高达47.3%,进口总金额达到56亿美元,同比涨幅为104.3%。

    随着今年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的增长,我国植物油市场对外依赖度也进一步增强。根据中华粮网预测,今年全年大豆进口量有望达到3100万吨,植物油进口量预计为840万吨,全年进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将高达1500万吨左右,国内植物油需求对外依赖度也从去年的56.8%进一步提高至62.5%,提高5.7个百分点。

    2007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的几个特点

    国际粮船运费占油脂进口成本比重上升

    根据监测,目前南美到我国口岸的粮船运费为124~128美元/吨,美湾到我国口岸的粮船运费为116~120美元/吨,较年初分别上涨125%和145%。以豆油进口为例,2007年年初南美巴西进口豆油到我国口岸的综合成本为702美元/吨,截至12月上旬成本已经涨至1000美元/吨以上,粮船运费在我国豆油进口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致为12.4%,而在2007年年初,这一比例约为8.1%。综合计算来看,2007年以来,因国际粮船运费上涨而带来的成本上涨约占22%~23%。

    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寡头经济初显威力

    就目前国内食用油市场行情来看,国际油脂价格的大涨对国内油脂价格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国内食用油市场寡头经济的形成对价格的上涨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根据监测, 11月份国内精炼豆油价格已全线触及9800元/吨,而过去两个月中到港的毛豆油平均成本为8200~8800元/吨,毛豆油精炼效益为1000~1400元/吨,这明显是一种行业暴利。而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自2007年4月起,广州、上海等市场上的花生油价格一共涨了3-4轮,每次总是由大品牌挑头提价一成左右,小品牌再一窝蜂跟着涨起来。这充分说明,国内食用油市场寡头经济已显示其威力,后市如果国内外油脂价格仍处于高位,其还有进一步提价的可能。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首次锁定食用植物油市场

    2007年以来,国内因为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消费者物价指数不断抬高,而其中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对推动整体物价水平走高,作用仅次于肉蛋类产品。针对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不断上涨的状况,国家在9月下旬先后采取鼓励国内油料生产、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油等措施平抑食用油价格,对国庆节前后油脂价格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庆节之后,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在10月28日联合下达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食用植物油市场调控和价格监管工作。再到11月5日约请部分大型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以及建立重点企业库存、生产监测制度。

    中小食用植物油压榨企业难飨涨价盛宴

    据悉,12月份开始国内企事业单位陆续开始预订福利,但各地中小企业却难以签太多的单,食用油价格虽然涨了,但他们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了,有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已经破产或转行。根据监测,2007年大豆价格较年初上涨了56%,菜籽48%,花生60%,中小企业由于不具备规模利润,对成本的消化能力较弱。同时,今年国内原料的减产,不少地方企业原料供应紧张。此外,相对于大生产商因具有自己品牌、有巨大销售量做支撑,价格调控自主性强的优势,地方中小企业则因销量问题缺少提价主动权。

    另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竣工投产的大型大豆压榨项目至少有五家,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达到1.6万吨。截至2007年末,在建和计划建设的大豆压榨项目仍有十多家,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在进一步增大。

    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形势初判

    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对全球油脂需求形成重大利好支撑

    近两年来不断上涨的原油价格促使各国加大对生物燃料的开发力度,其中主要包括生物柴油和玉米乙醇,极大的提高了全球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其中包括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主要食用植物油品种,而正是由于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对全球油脂需求形成重大利好支撑,2007年以来全球油脂价格大涨。以农产品生产大国美国为例,当前美国投产及在建的生物柴油产能高达1093万吨/年,按其中80%以豆油为原料粗略测算,如果全部开工生产,需要豆油的数量达到美国豆油产量的90%左右。玉米乙醇工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刺激农户增加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大豆播种面积。

    目前全球原油价格已成功突破90美元关口,与此对应的是CBOT豆油价格维持在40美分/蒲以上,BMD棕榈油在2600令吉/吨以上,WCE油菜籽为430加元/吨左右。

    预计2008年国内油料产量将有所恢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继续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高油大豆实行良种补贴,补贴规模由目前的1000万亩扩大到4000万亩,从2007年起,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优势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实施油菜良种补贴,中央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0元补贴,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据来自农业部的消息,2007年国内油菜秋播面积预计预计1.01 亿亩,比去年增加1000万亩以上,或0.1%。

    国内油脂油料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虽然来年我国内油料生产将有所恢复,但2008年国内油脂油料进口数量预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首先从2007年已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植物油生产企业,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外投资集团仍在加大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投资,随着国内产能的继续扩大,拥有外资背景的油脂压榨企业也将进一步增加国际原料的采购。此外,2007年国内棕榈油期货的上市也促使东南亚棕榈油企业加快投资国内市场的步伐。根据了解,金鹰国际集团已经在南京建成年产20万吨食用棕榈油的工厂。

    其次从需求来看,2007年我国植物油供给总量大约在2380万吨左右,较2006年猛增194万吨,增幅高达8.9%,但全年供需形势依然偏紧。按此速度,不考虑奥运期间带来的需求增长,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2550万吨左右,需增加大豆供给950万吨,相当于国产大豆产量的3/5,国内油料产量显然无法满足需求的需要。

    预计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牛市将延续

    综合来看,由于能源概念的渗入,全球植物油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其价格也将面临重新定位。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仍需通过国际市场进行采购,在未来国际植物油价格预计高涨的背景下,国内植物油进口成本也将难有回落。此外,2008年我国将举办夏季奥运会,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需求的增长。预计2008年国内食用植物油牛市将延续,从市场供给来看,由于国内压榨产能的不断扩张,原料进口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国家在生物燃料用粮上的政策限制,国内食物油总体供给将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