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地区油厂大举收购,产区市场再掀囤豆热潮
国产大豆市场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冷清之后,近期再次出现了活跃的气氛。东北地区的大型油厂纷纷开始再次大举的收购行动,但是由于市场价格与豆农以及贸易商心理价位不符,油厂收购进展并不顺利。在黑龙江黑河、北安、齐齐哈尔、绥化一带,各油厂的收购带动当地大豆价格在两周之内上涨80元/ 吨。部分地区的贸易商也开始积极到产区囤豆,据JCI从部分产区农户了解,目前大部豆农存粮不到四分之一,贸易商当地收购称“有多少要多少”,看好后市存豆不留钱。
二、市场需求增长经历时间的考验,来年播种天气利多增强市场信心
当前国产大豆市场对于后市多空看法各异,部分贸易商对后市需求抱有极大的信心;部分贸易商则担心后市进口大豆逐月增多打压国内大豆市场。据当地人士反映,贸易商对于后市看好有三大原因:其一,今年国产大豆大幅减产;其二,南方市场的商品豆需求以及油厂大豆库存偏少将再次引起豆源的争夺;其三,在双节的需求带动之后,新季大豆种植天气并不理想(南美拉尼娜现象),从目前天气预报显示,今年11月至12月中旬,黑龙江全省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1-3摄氏度。而降雪方面与历年同期相比,齐齐哈尔南部、大庆大部、鹤岗、佳木斯部分市(县)偏少9成,其他地区偏少1-9成。“高温”少雪,使得当地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墒情偏旱。以当前市场的需求潜力以及国产大豆水平,后市价格有望再次走高。当前黑龙江地区大豆价格在4320-4380元/吨左右,而1月中 旬当地市场的销售心理价位达到4500元/吨。
三、进口大豆近期数量增多,成本倒挂形成市场隐患
截止12月26日,DCE大豆主力合约大涨130元/吨,达到4651元/吨。当然,在部分市场人士期待需求增长的同时,市场上也存在另一种声音,由于进口大豆数量的逐月增多,从11月起连续3个月超过300万吨,成为部分贸易商的“心病”。油价的大幅走高,却始终面临国家宏观调控的“隐患”,近期豆粕市场需求的低迷,使得东北地区油厂的加工兴趣并不浓厚。尽管目前进口大豆的港口分销价格在4600-4700元/吨,但是从目前海关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大豆平均成本仅在CNF440美元/吨,与部分地区国产大豆形成倒挂,因此部分业内人士担心,双节需求过后,国内大豆市场将再次面临弱势振荡的风险。
综上所述,近期随着近期国内油价的大幅攀升,东北地区的部分油厂也开始新一轮大豆收购,带动当地的大豆价格。而对于双节需求的看好,也使得部分贸易商积极囤货。部分贸易商由于今冬黑龙江大豆产区的“高温”少雪,对来年大豆播种表示担心,而开始囤豆不留钱的策略。外盘市场的大牛行情成为后市的强势支撑。但是市场始终仍然在短期内进口大豆数量大量涌入的的压力之下,市场多空看法各异,在国内大豆需求尚没有实际的起色之前,近期国内产区大豆现货市场价格的走高将相对弱与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