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淄博一家食用油厂的老总。“现在一些企业开始预订福利,但是我却不敢签太多的单,食用油价格虽然涨了,但我们的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了。”
听起来,这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情: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怎能没有利润空间?然而,和许刚面临一样问题的还有很多地方食用油企业。在成本压力和品牌劣势的双重挤压下,部分小食用油企业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原料涨价压缩利润空间
因为看中花生油的利润空间,2003年,许刚在淄博投资兴建了一家花生油加工厂。“头三年的利润还行。不过今年,生意太不好做了。”
令许刚觉得生意难做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花生价格的飞速上涨。“9月份的时候,一吨花生的价格还在5000元左右,现在都到8000元了,短短三个月,涨了60%。”目前,许刚的企业有两个花生油品牌,5L的压榨一级花生油卖到89元,而在9月份产品价格接近70元。
原料上涨了60%,而花生油的价格上调了不到30%。这看起来很矛盾。
相对于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刚认为,花生油加工的利润空间已经被榨干了。“因为花生价格相对较高,再加上运费以及加工工艺水平造成的原料损失,一公斤花生油的加工成本已经高达16元还要多。”
中小企业难享行业盛宴
记者从淄博中心城区一些大超市了解到,目前几大花生油品牌的5L花生油产品价格维持在110元左右。而许刚所开企业的产品价格为89元,比大品牌低不少。“与大品牌相比,小企业产品存在一定涨价空间。”许刚坦言,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涨价了。“再涨,就更卖不动了。”
许刚把大生产商和中小生产商做了比较:大生产商工艺先进,原料成本低、销售量大,而小生产商却没有上述优势,唯一的优势是没有大的宣传费用,船小好掉头,比较灵活。“大生产商敢提价,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且有巨大的销售量做支撑,不像我们,每次提价都提心吊胆,怕影响销售量。”“再涨怕真的卖不动了。”许刚说,他的企业一年生产的花生油约几千吨,但是由于价格上调,销售量已经受到影响。
此外,许刚还分析说,在价格上,大多数地域品牌价格原本就比大品牌低,如果不保持住价格方面的优势,中小企业更无立足之地。“与那些大企业相比,这次涨价真的没有给我们带来丁点好处。”面对花生油涨价带来的行业盛宴,许刚只能望之兴叹。
本地资源待整合
事实上,与本地其他一些企业相比,许刚的企业还算得上实力较强。“我的产品已经在淄博商厦、利群等商场销售。”
而据了解,淄博目前注册的食用油企业在30家左右。几年前,花生油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在淄博各个区县,花生油企业不断上马。
据许刚介绍,商场零售是花生油厂家最看重的销售渠道。
不过,现在大部分地方企业的产品只能通过自有渠道销售,而大多数商场只允许知名品牌进入,中小企业很少有机会进入。
而且近年来,食用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
有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约有近600个品牌,但整个市场约有70%的销售收入集中在占总数7.5%的企业手中。其中,“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品牌就占据了约42%的市场份额。
而就在这种行业压力下,不少中小企业很难有大的空间发展。据许刚介绍,有的中小企业由于经营困难已经破产。“临淄的一家企业已经破产了,这家企业的品牌已经得到淄博部分消费者的认可。”许刚说,他打算购买这个品牌的商标。“总体来看,淄博并没有强势的地方品牌。”许刚认为,这给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会。
许认为,本地品牌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外地一些强势的地方品牌价格往往很有价格优势。“淄博市场缺少这样一个地域强势品牌。”目前,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许刚正在采取其他措施培养自己的品牌。
目前,摆在许刚面前的路或许只有整合本地资源。